[发明专利]针对人源ADRB2基因设计的四条sgRNA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82911.3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6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施明;郑骏年;刘丹;孙毓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李红伟;高倩倩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adrb2 基因 设计 sgrna | ||
本发明属于基因修饰技术领域,公开了针对人源ADRB2基因设计的四条sgRNA序列。登录网站检索人源ADRB2基因的CDS序列,根据sgRNA的设计原则,在其CDS区近5’端采取头对头的排列方式,设计了四条sgRNA。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单sgRNA表达质粒和多重sgRNA载体。经T7EN1酶切鉴定和TA克隆测序证实两种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后均可引导Cas9蛋白切割靶基因,特别是多重sgRNA其基因修饰的效率可高达1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领域,具体是指针对人源ADRB2基因设计的四条sgRNA。
背景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可以对基因进行精准修饰的技术。在科学研究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模式生物的快速构建;在农业领域,该技术可用于植物品种改造;而在健康医疗领域,该技术还有可能通过改造人类自身基因,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极其广泛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主要有锌指核酸酶(ZFN)、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和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技术(CRISPR/Cas9)。技术原理上,三种基因编辑技术都是通过特异序列的靶向识别和切割,造成基因组断裂,在细胞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和同源重组修复(HR)的过程中达到对基因精确修饰的目的。
锌指核酸酶作为第一代基因编辑技术,首次实现了对基因的靶向性操作。原理如下:锌指核糖核酸酶由一个DNA识别域和一个核酸内切酶构成。DNA识别域又是由一系列锌指蛋白模块串联组成,每个锌指蛋白模块识别并结合一个特异的三联体碱基,从而实现核酸内切酶对基因组特定位点的靶向性切割。尽管有文献报道锌指核酸酶的基因打靶效率能达到30%,但其发展仍存在较大局限性。一方面,锌指核酸酶的识别结构域中存在上下文序列依赖性,增加了设计、筛选难度;另一方面,锌指核酸酶的脱靶切割会导致细胞毒性,制约了其在基因治疗领域的应用。
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是第二代基因编辑技术,TALEN在设计上比ZFN更加简单,使用上更加灵活。TALEN的作用原理与ZFN相似,但其特异性识别DNA序列的是TALEN蛋白。TALEN蛋白利用其重复单元中第12/13位氨基酸残基于A、G、C、T形成的保守且恒定的对应关系,进而实现对基因组上任意特定位点的识别、切割。
CRISPR/Cas9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它来源于细菌和古细菌的适应性性免疫系统。前两代基因编辑技术不同,CRISPR/Cas9系统是RNA介导的Cas9核酸内切酶对特定DNA序列进行识别、切割,进而实现对基因组的精确编辑。其中,起向导作用的RNA被称为sgRNA(single-guide RNA)。它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crRNA(CRISPR RNA),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靶序列结合,起精准定位的作用,另一部分是tracrRNA(trans-acting CRISPR RNA),其协助crRNA/Cas9蛋白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实现Cas9在基因组上的精准定位,进而剪切DNA双链,形成DSB(Double Stranded Breaks)缺口,激活细胞自身的DNA损伤修复机制,在修复的过程中造成移码突变,最终实现靶基因的敲除。
CRISPR/Cas9系统一经出现便在基础研究领域及研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它有着前两代基因编辑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其构建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其次,可以实现单基因多位点或多基因的同时敲除,大大提高了基因编辑的效率。再次,质粒载体体量小,减少了转染过程中的细胞毒性。最后,可供编辑的位点在基因组上出现频率高,容易选择合适的位点进行高效基因编辑操作。除此以外,与目前基因沉默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基因干扰技术(RNAi)相比,CRISPR/Cas9同样优势显著: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科大学,未经徐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29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