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花地丁套种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82843.0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6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廖明亮;沈先国;沈永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市播州区越仙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60 | 分类号: | A01G22/60;A01G22/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563100 贵州省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花地丁 播种 定植 套种 种植 行间 移苗 大豆 拌匀 腐熟有机肥 春播大豆 大豆植株 根部土壤 技术难题 人工种子 分苗 根系 片叶 窝距 细土 行距 真叶 浇水 育苗 保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花地丁套种种植方法,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包含以下步骤:1)、春季播种大豆,行距80厘米,窝距13厘米,每窝播种3‑4株;2)、夏季大豆植株旺盛,在其行间播种紫花地丁,先浇水润地,将种子与细土混合拌匀,撒在大豆行间播种即可。种紫花地丁播种后,待苗长出第一片真叶时开始分苗,移苗时舒展根系,浇透底水,施腐熟有机肥,苗长至5片叶以上时即可进行定植;定植密度30‑35株/平米,定植时适当保留根部土壤。这种紫花地丁套种种植方法利用春播大豆为其遮阴,采用露地播种、移苗和定植等步骤,突破了人工种子育苗种植紫花地丁的技术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中草药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紫花地丁套种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紫花地丁,别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多年生草本,属侧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高4~14cm,果期高可达20余厘米,叶片下部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蒴果长圆形,长5~12mm,种子卵球形,长1.8mm,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全草供药用,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嫩叶可作野菜。可作早春观赏花卉。
紫花地丁味苦、辛、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
紫花地丁分株自繁能力强,种子飘散亦萌发,人工种子育苗存在技术难题,发芽率和长势效果都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困难,提供一种紫花地丁套种种植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紫花地丁套种种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春季播种大豆,行距80厘米,窝距13厘米,每窝播种3-4株;
2)、夏季大豆植株旺盛,在其行间播种紫花地丁,先浇水润地,将种子与细土混合拌匀,撒在大豆行间播种即可。
所述步骤2)中种子与细土中喷洒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润湿。
种紫花地丁播种后,待苗长出第一片真叶时开始分苗,移苗时舒展根系,浇透底水,施腐熟有机肥,苗长至5片叶以上时即可进行定植;定植密度30-35株/平米,定植时适当保留根部土壤。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这种紫花地丁套种种植方法利用春播大豆为其遮阴,采用露地播种、移苗和定植等步骤,突破了人工种子育苗种植紫花地丁的技术难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介绍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可以预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实施情况可能产生种种变化。
一种紫花地丁套种种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春季播种大豆,行距80厘米,窝距13厘米,每窝播种3-4株;
2)、夏季大豆植株旺盛,在其行间播种紫花地丁,先浇水润地,将种子与细土混合拌匀,撒在大豆行间播种即可。种子与细土中喷洒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润湿。
紫花地丁播种后,待苗长出第一片真叶时开始分苗,移苗时舒展根系,浇透底水,施腐熟有机肥。移苗分株栽植在大豆行间,保持株距5-8cm,浇透水,紫花地丁生长期可利用大豆苗遮荫。苗长至5片叶以上时即可进行定植,定植密度30-35株/平米,定植时适当保留根部土壤。
紫花地丁如在春季进行分株会影响开花,而雨季移植易成活又不影响第二年开花,紫花地丁的无性繁殖在雨季进行为好。用分株方法进行繁殖时见效较快,在同种条件下分株移植,小紫花地丁较大株的缓苗快,成活率高,绿色期长,尽量采用中小植株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市播州区越仙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未经遵义市播州区越仙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2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