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高锌除尘灰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82632.7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2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辉;刘自民;饶磊;李帮平;朱涛;马孟臣;桂满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B82Y40/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尹婷婷 |
地址: | 24300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尘灰 制备 纳米 氧化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高锌除尘灰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方法,将高锌除尘灰溶于硫酸溶液中,经过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然后对滤液依次进行除铁,除铜、镉等杂质,得到除杂后的净化液;在净化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对其进行洗涤、过滤,去除其中的硫酸根离子及钠离子后得到前驱体碱式碳酸锌,经烘干后,得到前驱体碱式碳酸锌,最后将前驱体碱式碳酸锌进行煅烧后得到纳米氧化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以高锌除尘灰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方法操作简单,所用各反应原料均是价廉易得的物质,且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且所得氧化锌粒径均匀,纯度高达99.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高锌除尘灰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增长,锌的消费量也大幅度增长。据有关资料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精锌消费量最多的国家,2006~2011年锌的平均消费增速为10.54%,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尽管我国是一个铅锌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人均拥有量却相对贫乏。而钢铁行业含锌粉尘是一种重要的锌再生资源,其来源于主要有高炉粉尘、电炉粉尘和转炉粉尘等。对于这类含锌粉尘,国内已有多家企业采用直接还原脱锌法,如回转窑法、转底炉法、威尔兹工艺等,使锌进一步富集后用作锌冶炼行业的原料。
纳米氧化锌比表面积大、活性强,可广泛应用于橡胶、陶瓷、电力电子、饲料、纺织等行业,目前售价约为1.5~1.8万元/吨,若能以高锌除尘灰用来生产纳米氧化锌,将大幅度提高其附加值。
目前生产纳米氧化锌的方法主要为湿法工艺,其制备过程复杂,所需药剂种类多,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物。本发明工艺简单、清洁无污染,制备的纳米氧化锌性能指标可达到纳米氧化锌国家标准GB/T 19589-004中的1类纳米氧化锌性能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高锌除尘灰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方法,以湿法工艺制备纳米氧化锌,其工艺简单、能耗低、清洁无污染,制备的纳米氧化锌粒径均匀、纯度较高,且性能指标达到纳米氧化锌国家标准GB/T 19589-004中的1类纳米氧化锌性能指标。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以高锌除尘灰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高锌除尘灰溶于硫酸溶液中,经过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然后对滤液依次进行除铁,除铜、镉等杂质,得到除杂后的滤液;在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对其进行洗涤、过滤,去除其中的硫酸根离子及钠离子后得到前驱体碱式碳酸锌,经烘干后,得到前驱体碱式碳酸锌,最后将前驱体碱式碳酸锌进行煅烧后得到纳米氧化锌。
进一步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高锌除尘灰溶于硫酸溶液中,搅拌反应30~120min,过滤并收集滤液。
高锌除尘灰主要成分为锌和铅,并含有铁以及少量的铜、镉等。以硫酸水溶液为浸出剂处理高锌除尘灰并进行过滤,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为难溶性的硫酸铅;得到的滤液主要成分为可溶性的硫酸锌,并含有少量的铁、铜、镉等杂质离子,此步骤中锌的浸出率可达到94%以上;
S2、将步骤S1得到的滤液预热,经碳酸盐溶液调节滤液初始pH=3,继续恒温10min后,缓慢加入双氧水,反应1h后,缓慢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pH=5,反应1h后,经过滤得到除铁后的硫酸锌溶液,其中还含有少量的铜、镉等杂质离子,在此过程中铁的去除率可达到99.7%以上;其原理及主要反应如下:
高锌除尘灰经硫酸水溶液浸出后,铁是以Fe3+和Fe2+形式始终共存的,主要以Fe2+形式存在。通过添加碱溶液调节浸出液的pH,使其符合针铁矿沉淀的基本条件,其反应式为:
Fe3++3OH-=FeOOH↓+H2O (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26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