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盐酸左氧氟沙星在防治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82385.0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2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沈会芳;林壁润;蒲小明;张景欣;孙大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3/90 | 分类号: | A01N43/90;A01N25/04;A01P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刘瑜;裘晖 |
地址: | 51064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盐酸左氧氟沙星 蝴蝶兰 细菌性软腐病 病害 防治 有机溶剂 乳化剂 喷施 质量百分比 储备技术 高温高湿 软腐病菌 杀菌作用 反应釜 细菌性 可用 乳化 预防 制备 应用 扩散 | ||
本发明公开了盐酸左氧氟沙星在防治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中的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可用于制备防治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的制剂,该盐酸左氧氟沙星制剂包括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成份:盐酸左氧氟沙星10~30%,乳化剂10~12%,有机溶剂58~80%。本发明中以盐酸左氧氟沙星为原料,在反应釜中经乳化剂乳化后,与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盐酸左氧氟沙星制剂。本发明中获得的盐酸左氧氟沙星制剂对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的杀菌作用迅速,可在高温高湿季节喷施,以预防病害;或在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发生初期喷施,以预防病害的发生和扩散,防治病害效果好,为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提供新的储备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花卉病害防治领域,特别涉及盐酸左氧氟沙星在防治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蝴蝶兰因其花型奇特、花色艳丽、花期较长,深受消费者青睐,逐渐形成了蝴蝶兰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由蝴蝶兰输入国变为输出大国,从新疆、内蒙古到海南岛都有蝴蝶兰花卉生产基地。目前,我国蝴蝶兰家庭消费每年约以10%的速度稳步增长,蝴蝶兰产业正走向快速、标准、规模化的发展态势,发展前景可观。
但随着蝴蝶兰需求量增加,设施栽培面积逐步扩大,蝴蝶兰病害发生面积也不断扩大。细菌性软腐病是蝴蝶兰种植中常见的细菌病害,其病原菌是Dickeyadieffenbachiae。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该病害发展迅速,极难防治,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贵阳市自引种蝴蝶兰以来,在夏秋两季,细菌性软腐病病棚率82.3%,病株率52.7%,病叶率9.4%。国内细菌病害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目前防治细菌病害包括软腐病的药剂品种较少,主要有铜制剂、抗生素类杀菌剂如农用链霉素等。秦建彬等(2010)证实新霉素对兰花软腐病的防效较好,植株换盆前进行药剂灌根10d的防效高达92.1%。尤毅等(2012)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蝴蝶兰软腐病菌的抑菌活性,其中蒜素乳油、细美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链霉素和四环素对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毒力,这些研究为科学防治软腐病提供依据。但在生产上调查发现,因细菌性软腐病发展极为迅速,常用药剂很难控制蝴蝶兰软腐病的发生发展,因此,筛选高效抑制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的新型化学物质,可为病害防治提供储备防治药剂,对病害防治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盐酸左氧氟沙星在防治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酸左氧氟沙星制剂。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盐酸左氧氟沙星制剂的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制剂对蝴蝶兰细菌性软腐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用于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盐酸左氧氟沙星在防治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中的应用。
盐酸左氧氟沙星在制备用于防治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的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一种盐酸左氧氟沙星制剂,包括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成份:盐酸左氧氟沙星10~30%,乳化剂10~12%,有机溶剂58~80%。
所述的乳化剂优选为农乳2201,农乳0203B和聚山梨酸-80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有机溶剂优选为丙酮、异丙醇和二甲基酰胺中的至少两种;优选为丙酮和异丙醇按质量比3:1混合得到的有机溶剂,或为异丙醇、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按质量比1:1~2:2.8~5.5混合得到的有机溶剂。
所述的盐酸左氧氟沙星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盐酸左氧氟沙星和乳化剂在25~35℃条件下搅拌反应,再加入有机溶剂,搅拌均匀,得到盐酸左氧氟沙星制剂。
所述的搅拌反应的条件优选为:300~320转/分钟搅拌32~35min;更优选为:在28~35℃条件下、300~320转/分钟搅拌32~35min。
所述的搅拌均匀的时间优选为30~3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23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