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塑性间隔条与外道胶粘接性能的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81085.0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7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利;王玲玲;张娜娜;袁培峰;王好春;朱吟湄;张亚峰;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中原思蓝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思蓝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吴娅妮;于宝庆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性 间隔 外道 胶粘 性能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塑性间隔条与外道胶粘接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提供一试样,将所述试样在标况下进行拉伸,检测拉伸后所述试样的粘结面的破坏面积;以及将所述试样在高低温交变及长期高温的条件下老化后进行拉伸,检测拉伸后所述试样的粘结面的破坏面积;上述检测中所述粘结面的破坏面积均不超过5%表明所述热塑性间隔条与所述外道胶的粘接性能满足要求。通过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测试方法,能够准确的判断出热塑性暖边间隔条与外道胶的粘结效果,减少热塑性暖边中空玻璃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胶条下垂,影响使用寿命及美观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胶粘接性能的测试,具体为一种热塑性间隔条与外道胶粘接性能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中空玻璃作为新型节能材料,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之后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广泛用于公用建筑、民用建筑等诸多领域。目前在我国400多亿平方米既有建筑中,还有90%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在这些高能耗建筑中,门窗的能耗为45%~50%,占社会总能耗的20%。因此,增强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门窗的能耗,是改善室内热环境和提高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而其中通过玻璃减少的能量损失越来越被重视。因此要减少建筑门窗的能耗,开发新型的中空玻璃边部间隔密封材料是关键,间隔系统的性能直接决定中空玻璃的节能和使用寿命。
为改善中空玻璃四周部分热阻过小、容易结露结霜的现象,研究方向集中在间隔系统中间隔条材质和间隔条形状的热性能上。结果表明,采用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替代传统的铝质间隔条,能使内层玻璃周边温度比过去高,避免内层玻璃边缘处的结露。因此,导热系数小的各种材料以及各种形状的间隔条被大量研制出来,出现了暖边技术。“暖边”通常是指导热系数小于铝金属间隔条的导热系数或断面热通量小于槽铝式间隔条的那些间隔条,意味着导热减少,亦即从某一材料的温度高的一端向低的一段运动的热量减少。常见的暖边间隔条有实唯高胶条(内含铝带)、U型间隔条(不锈钢)、玻璃纤维间隔条和超级间隔条。但是实唯高胶条和U型间隔条中均含有金属成分,在改善导热系数方面远远不如热塑性间隔条,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就必须采用低辐射玻璃、氩气和高性能间隔条(热塑性间隔条)。
热塑性间隔条集丁基密封胶、干燥剂和铝间隔条功能于一体,其热传导系数较铝条式间隔条的传热系数低,能够较好的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同时热塑性间隔条一体成型减少了槽铝式中空玻璃制作的繁琐性,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但槽铝式中空玻璃制成之后,固化型外道胶与间隔系统和玻璃是三面粘结的,这样可以保证中空玻璃的使用效果和美观,因此热塑性暖边间隔条在应用时要与固化型外道胶粘结良好,实现热塑性间隔条与固化型外道胶的三面粘结,这样在使用过程中才能避免热塑性间隔条出现下垂而导致中空玻璃失效和影响美观的现象。目前市场上无标准的测试方法来验证热塑性间隔条与固化型外道胶的粘结性能,但是粘结性能对中空玻璃的后期使用性能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塑性间隔条与外道胶粘接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
提供一试样,所述试样包含所述热塑性间隔条和所述外道胶,所述热塑性间隔条粘接于所述外道胶,在所述热塑性间隔条与所述外道胶之间形成粘结面;
将所述试样在温度(23±2)℃、湿度(50±5)%的条件下进行拉伸,检测拉伸后所述试样的粘结面的破坏面积;以及
将所述试样在高低温交变及长期高温的条件下老化后进行拉伸,检测拉伸后所述试样的粘结面的破坏面积;
上述检测中所述粘结面的破坏面积均不超过5%表明所述热塑性间隔条与所述外道胶的粘接性能满足要求;
其中,所述高低温交变是指,从(-18±2)℃升至(53±1)℃再降至(-18±2)℃为一循环,共经历28~56个循环;所述长期高温是在温度(58±1)℃、相对湿度大于95%的环境保持4~7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测试方法还包括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对所述试样进行至少一次老化拉伸测试,所述特定的温度范围为-40~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中原思蓝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思蓝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中原思蓝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思蓝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10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