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前端吸能块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9008.1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9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2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姝 |
地址: | 5108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前端 吸能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端吸能块,包括吸能块本体,所述吸能块本体的前端面开设有多个沿Y向间隔的凹槽,所述凹槽沿X向缩进,并贯通Z向。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吸能块本体的前端面上开设有多个间隔的凹槽,凹槽本身满足行人保护的要求,相邻凹槽之间的实体部分满足轻冲突的要求,凹槽的设置使得汽车前端吸能块能够同时兼顾轻冲突和行人保护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防护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时兼顾轻冲突和行人保护的汽车前端吸能块。
背景技术
轻冲突是汽车前后端防护装置法规要求项目,它要求在低速碰撞过程中(4KM/H),机舱盖,大灯等零件不被损坏,可以正常工作。但目前国家法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在碰撞速度更高的情况下,且保证有更多的零件要求不被损坏(如雷达等),这样就要求摆锤的侵入量尽量小,才能满足要求,汽车前端保护装置就要尽量的“硬”,来减小侵入量。
而行人保护(小腿)则要求韧带拉伸量,小腿弯矩等指标尽量小,这就要求汽车前端保护装置尽量的“软”,“硬”和“软”的矛盾,要求前部保护装置拥有特殊的结构设计来实现。目前,部分市场上热卖车辆,都无法兼顾这两点,会牺牲某一方面的性能,来实现综合平衡,它们通过防撞梁/吸能块或者单防撞梁结构实现要求,但吸能块的结构设计一般不具备或者部分不具备满足更加苛刻要求的能力。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同时兼顾轻冲突和行人保护的汽车前端吸能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同时兼顾轻冲突和行人保护的汽车前端吸能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前端吸能块,包括吸能块本体,所述吸能块本体的前端面开设有多个沿Y向间隔的凹槽,所述凹槽沿X向缩进,并贯通Z向。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凹槽包括阵列式溃缩凹槽,所述阵列式溃缩凹槽位于所述吸能块本体的Y向正负600mm以内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阵列式溃缩凹槽沿X向的长度为所述吸能块本体沿X向的长度的15%~30%。
进一步地,所述阵列式溃缩凹槽沿Y向的长度为40-70mm,多个所述阵列式溃缩凹槽沿X向的中心线对称布置,最内侧的所述阵列式溃缩凹槽的中心距离所述中心线的距离为50~150mm,同一侧的相邻所述阵列式溃缩凹槽之间的距离为50~150mm。
进一步地,所述阵列式溃缩凹槽与地线的高度差在420mm~595mm。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还包括段差式溃缩凹槽,所述段差式溃缩凹槽位于所述吸能块本体上对应安装雷达的区段,或位于所述阵列式溃缩凹槽的Y向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块本体包括减薄部,所述段差式溃缩凹槽位于所述减薄部上,所述减薄部沿X向的长度为所述吸能块本体沿X向的长度的40%~60%。
进一步地,所述段差式溃缩凹槽沿X向的长度为所述吸能块本体沿X向的长度的15%~30%,所述段差式溃缩凹槽的Z向高度为20-80mm,所述段差式溃缩凹槽与地线的高度差在420mm~595mm。
进一步地,所述段差式溃缩凹槽沿Y向的长度为雷达长度+50mm。
进一步地,所述阵列式溃缩凹槽与所述段差式溃缩凹槽之间通过台阶渐变部连接,所述台阶渐变部沿Z向从高到低向逐渐倾斜过渡,所述台阶渐变部的高端连接所述段差式溃缩凹槽,所述台阶渐变部的低端连接所述阵列式溃缩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台阶渐变部位于距离所述吸能块本体的中心沿Y向的200-400mm的区段。
进一步地,所述台阶渐变部的宽度W为15-50mm,Y向长度为30-75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90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量化汽车专用防撞缓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