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八轴多功能机械臂的逆解工程及其碰撞检测算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378543.5 申请日: 2018-04-25
公开(公告)号: CN108481324B 公开(公告)日: 2021-04-20
发明(设计)人: 燕胜;宋云涛;程勇;史善爽;熊宇;杨松竹;潘洪涛;郝志伟;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B25J9/16 分类号: B25J9/16;B25J19/00
代理公司: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代理人: 杨学明
地址: 230031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多功能 机械 工程 及其 碰撞 检测 算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八轴多功能机械臂的逆解工程及其碰撞检测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方位角逆解算法、位置精度逆解算法、碰撞检测算法,其中:

(1)、方位角逆解算法其过程如下:

(1.1)、目标姿态位置矩阵TEND由姿态矩阵REND和位置矢量PEND组成,其中REND=[xEND yEND zEND],则第七关节空间位置坐标P7=PEND-(d7+d8)*zEND

其中,px、py、pz指该点在空间中的三维坐标;d7、d8是建立D-H坐标系过程中产生的对应的参数,根据机器人关节坐标系的建立得出;d1-d8参数表如表1所示:

表1 D-H坐标系过程中d1-d8参数

(1.2)、将第七关节空间位置坐标P7导入位置精度逆解算法,可以求出前段关节逆解Pos1To5=[d1 θ2 θ3 θ4 θ5],通过碰撞检测算法验证前段关节逆解的可行性,得到满足要求的前段关节逆解Pos1To5;其中d1建立D-H坐标系过程中产生的对应的参数;θ25表示的是八轴多功能机械臂中第二-第五关节的转动变量,这些编号对应的是关节坐标系的下标,转动方向为绕着各个坐标系的Z轴转动;

(1.3)、通过关节逆解Pos1To5=[Pos1To5 0]得到第六关节的姿态位置矩阵根据D-H法建立的关节坐标系,满足P6=P7,θ7=arccos(z6*zEND/(|z6|*|zEND|)),其中z6为第六关节Z轴方向向量,R6指的是第六关节的坐标转换后的方向矩阵、P6指的则是转换后的位置向量,P7指的是经过前7个关节坐标系转换之后的坐标中心点的位置向量,Zend指的是机器人末端点目标姿态的Z轴向量,θ7是八轴多功能机械臂中第七关节的转动变量;

(1.4)、由第六关节Z轴方向向量z6和目标姿态Z轴方向向量zEND得到法向量Vpublic1,方向符合右手准则;

(1.5)、通过第六关节Y轴方向向量y6与法向量Vpublic1的夹角θjud=arccos(z6*zEND/(|z6|*|zEND|))来判定θ6的值:

θ6是八轴多功能机械臂中第六关节的转动变量;

(1.6)、通过前段关节逆解Pos1To7=[d1 θ2 θ3 θ4 θ5 θ6 θ7]得到第七关节的姿态位置矩阵其中第七关节X轴方向向量x7和目标姿态X轴方向向量xEND,得到法向量Vpublic2,方向符合右手准则,通过Vpublic2与zEND的方向关系判定θ8的值:

其中x7为X轴方向向量,R7为第七关节的坐标转换后的方向矩阵,P7为经过前7个关节坐标系转换之后的坐标中心点的位置向量,θ8是八轴多功能机械臂中第八关节的转动变量;

(2)、位置精度逆解算法其过程如下:

(2.1)、根据前三个关节的位置相互约束关系进行逆解算法的简化:

由d1划分三种情况:d1∈[0,2705),d1∈[2705,4455),d1=4455,分别对应三个子算法:全臂约束逆解算法、半臂约束逆解算法、平动约束逆解算法;

(2.2)、通过方位角逆解算法得到第七关节空间位置坐标P7,按照d1递增的顺序进行逆解,依次运行全臂约束逆解算法、半臂约束逆解算法、平动约束逆解算法,在上一个算法无法求得解的情况下运行下一个算法,如果得到解,则运行方位角逆解算法,求得最终的解;

(2.3)、运行全臂约束逆解算法,输入关节变量Pos1To6=[d1 π/2 -π/2 θ4 θ5 0]得到第六关节的姿态位置矩阵其中且P6=P7,通过方程联立求解得到d1,θ4,θ5,然后判定d1是否在算法初始条件范围内,判定通过后导入碰撞检测算法,验证机械臂姿态的空间可行性;

(2.4)、运行半臂约束逆解算法,输入关节变量Pos1To5=[d1 π/2 θ3 θ4 θ5 0]得到第六关节的姿态位置矩阵其中且P6=P7,由于机械臂存在冗余自由度,为了降低逆解求解过程运算量,间隔5°遍历θ3∈[-π,0],再通过方程联立求解得到d1,θ4,θ5,然后判定d1是否在算法初始条件范围内,判定通过后导入碰撞检测算法,验证机械臂姿态的空间可行性;

(2.5)、运行平动约束逆解算法,输入关节变量Pos1To5=[4455 θ2 θ3 θ4 θ5 0]得到第六关节的姿态位置矩阵其中且P6=P7,由于机械臂存在冗余自由度,为了降低逆解求解过程运算量,间隔5°遍历θ5∈[-π,0],由pz4,θ5)得到θ4,再通过方程联立求解得到d1,θ2,θ3,然后判定d1是否在算法初始条件范围内,判定通过后导入碰撞检测算法,验证机械臂姿态的空间可行性;

(3)、碰撞检测算法其过程如下:

(3.1)、简化机械臂环状工作空间,空间切面折线以极坐标方程曲线代替,极点位于空间切面折线的中心位置,该位置由待检测点决定,环状臂极坐标方程:

l(θ)=(0.000277500372481*θ10-0.008523502454628*θ9+0.106922940971428*θ8-0.696566524761767*θ7+2.447743902396733*θ6-4.160347429809979*θ5+1.503776922304815*θ4+3.856518561349923*θ3-3.237876202808929*θ2+1.010407153490720*θ1+1.623553179189534)*(1.0e+03)

安全域极坐标方程:lsafe(θ)=0.62*l(θ);

(3.2)、根据关节变量求得各关节的空间位置坐标:

在Pi与Pi+1之间等间距取100个待检测点,

(3.3)、根据i遍历多个指定关节,根据k遍历临近指定关节之间的待监测点,待检测点与环状空间中心轴组成平面T1,相对环状空间中心轴与机械臂基座标原点组成的竖直平面T2,确定T1与T2的角度θT1T2,极点Ppolar相对环状空间中心轴坐标系的位置坐标(center_x、center_y、center_z):

center_x=5738.4*cos(theta_center_axis);

center_y=5738.4*sin(theta_center_axis);

center_z=0

待检测点相对极点Ppolar的空间向量得到极坐标半径和与xoy平面的夹角即极角导入安全域极坐标方程:

在的情况下,待检测点通过碰撞检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854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