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使色料着色力强的利用碳酸锰制备色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7479.9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4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程诗忠;叶旦旺;李小毅;包晓刚;范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C1/02 | 分类号: | C09C1/02;C09C3/04;C09C3/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55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色料 着色 利用 碳酸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碳酸锰制备色料的方法,将碳酸锰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然后将表面改性处理后的碳酸锰于30‑50℃条件下进行陈腐处理,所述陈腐处理的时间为48‑60h,然后将陈腐处理后的碳酸锰与辅助原料混合,形成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以80‑100℃/h的升温速率由0℃煅烧至1150℃,然后将煅烧后的混合物于1130‑1200℃条件下保温1‑2h,获得所述色料。本发明的利用碳酸锰制备色料的方法具有使制备获得的色料的烧成范围变宽和高温性能好的优点,可应用于高端的陶瓷制品中。
本案是以申请日为2016年02月29日,申请号为201610111336.4,名称为“一种利用碳酸锰制备色料的方法”的发明专利为母案而进行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色料生产工艺,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碳酸锰制备色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陶瓷色料行业中采用碳酸锰为原料以生产色料。该色料多为桃红色色料,现有技术中的采用碳酸锰为原料生产桃红色色料的方法存在色料烧成范围窄、在1250℃以上温度环境下使用时釉面容易出现针孔、着色力弱和色调不够鲜艳的问题,即存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效果不佳的不足。因而无法应用于高端的陶瓷制品中。
专利号为200710106267.9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锰掺杂刚玉型粉红色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1)将所需硝酸铝、氢氧化铝、硝酸锰和碳酸锰四种原料按摩尔比Mn∶Al=0.15~0.20的比例计算出所用各原料的质量,将其配入体积比为30∶70的乙醇和水的溶液中;(2)将配制好的混合溶液放入和喷枪进液管连接的容器内,并进行强烈搅拌,在喷枪的进气口接入0.3~0.8kg/cm2压力的压缩空气;(3)在连续炉的前段升温到200℃,后段升温到550℃并保持连续炉两段温度的恒定;(4)开启喷枪将混合溶液喷雾到炉内进行干燥和雾化分解;(5)将连续炉尾部收集到的粉末在900~1100℃高温炉内煅烧3~4小时,按每分钟5~10℃的速度降温到室温即获得所需要的具有锰掺杂α-氧化铝刚玉型粉红色料。即:采用喷雾热分解结合煅烧工艺,以硝酸铝、氢氧化铝、硝酸锰和碳酸锰为原料,通过煅烧形成具有一定粒度和形貌均匀的刚玉型陶瓷粉红色料的方法。该色料制造成本低、工艺控制过程简单、易生产,制得的具有锰掺杂Α-氧化铝刚玉型陶瓷粉红色料粉末粒径均匀、成分可控和纯度高的优点。
上述专利所述的锰掺杂刚玉型粉红色料的制备方法获得的色料仍未克服色料烧成范围窄和高温性能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色料烧成范围宽且高温性能好的利用碳酸锰制备色料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碳酸锰制备色料的方法,将碳酸锰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然后将表面改性处理后的碳酸锰于30-50℃条件下进行陈腐处理,所述陈腐处理的时间为48-60h,然后将陈腐处理后的碳酸锰与辅助原料混合,形成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以80-100℃/h的升温速率由0℃煅烧至1150℃,然后将煅烧后的混合物于1130-1200℃条件下保温1-2h,获得所述色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将碳酸锰依次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和陈腐处理,并配合陈腐处理的条件设计,可以使碳酸锰的反应活性和分散性能明显提高;
(2)反应活性和分散性能明显提高的碳酸锰为后续与辅助原料的反应作准备,使制备获得的色料(桃红色色料)的烧成范围变宽,并且获得的色料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具有釉面不出现针孔、色调鲜艳和着色力强的优点,因此,本发明制备获得的色料可应用于高端的陶瓷制品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74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