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音器及用于设计定型该消音器的可调节式消音器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7266.6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9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政;张根云;张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音器 用于 设计 定型 调节 模型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消除气体瞬间脉动影响的消音器及用于设计定型上述消音器的可调节式消音器模型。本发明的可调节式消音器模型包括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筒状的消音器模型本体,消音器模型本体内活动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消音器模型本体内部分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活塞上设有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稳压阀;所述活塞的活塞杆中空,且活塞杆的端部穿过第一挡板而伸出至消音器模型本体外部;所述可调节式消音器模型还包括延伸管,所述延伸管穿过第二挡板而伸入至消音器模型本体内部;所述消音器模型本体设有用于调节活塞在消音器模型本体内部位置的第一调节机构,以及用于调节延伸管伸入消音器模型本体内部长度的第二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消音器及用于设计定型该消音器的可调节式消音器模型。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专业NVH技术迅速发展,用户对于汽车驾乘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舒适性驾驶的需求,要求汽车零部件在设计时,能够充分考虑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噪音。空调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噪音是汽车设计生产首要解决的问题,对电动汽车开空调的噪音要求也更加苛刻。
空调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噪音,随着冷媒状态不同,所需要解决的噪音频率的要求都不同,对复杂的工况验证,周期较长、需求资源过多,仍不能有效解决噪音问题。对试验中调整消音器内部空间的调整需要方便快捷,对各种工况气体的脉动适应性要求较高。由于现有技术和试验设备的限制,消音器结构对测试的结果影响较大,并且调节不便,对气体瞬间脉动不能有效的吸收,导致不能快速准确的匹配消音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可消除气体瞬间脉动影响的消音器。
本发明的消音器包括两端设有挡板的筒状的消音器本体,所述消音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分别将消音器本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关键在于所述消音器本体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消音器本体内部分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分隔板上设有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稳压阀;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端部伸入到第一腔体内,并与分隔板相接,第一连接管的端部通过分隔板上的通孔与第二腔体相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伸入到第二腔体内。
在上述的消音器中,通过改变第二连接管伸入到第二腔体内的长度,以及调整分隔板的位置,可以改变消音器的频率特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匹配及降低汽车空调系统的噪声,达到消音的目的。在分隔板上设置的稳压阀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可以在第二腔体的空气受到瞬间脉动声波的影响时,将第二腔体内的部分气体导入到第一腔体内,起到稳定第二腔体内部气压的作用,从而消除气体瞬间脉动对消音器的影响,非常适合于对于瞬间脉冲声波的抑制。
进一步地,为方便将消音器与空调相关管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位于消音器本体外部的端部均设有对接头。
进一步地,为了限位和固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消音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套于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上的套管,上述套管增加了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减少或者避免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相对于消音器本体的晃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出用于设计定型上述消音器的可调节式消音器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调节消音频率及传递损失,从而快速有效地验证出有效的消音器规格,加快消音器的开发速度。
本发明的可调节式消音器模型包括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筒状的消音器模型本体,所述消音器模型本体内活动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消音器模型本体内部分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活塞上设有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稳压阀;所述活塞的活塞杆中空,且活塞杆的端部穿过第一挡板而伸出至消音器模型本体外部;所述可调节式消音器模型还包括延伸管,所述延伸管穿过第二挡板而伸入至消音器模型本体内部;所述消音器模型本体设有用于调节活塞在消音器模型本体内部位置的第一调节机构,以及用于调节延伸管伸入消音器模型本体内部长度的第二调节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72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拥有低耗模块钣金成扭力梁及其制配方法
- 下一篇:智能控温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