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伏逆变器接入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谐振抑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374146.0 | 申请日: | 2018-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1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汪乐天;徐立中;刘嘉伟;顾一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24 | 分类号: | H02J3/24;H02J3/3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 地址: | 0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器 接入 直流 混合 电网 谐振 抑制 方法 | ||
1.一种光伏逆变器接入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谐振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多台并网逆变器并联接入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对于采用逆变器侧电流IL1控制结构的逆变器,引入电容电压Uc反馈,通过改变基波电流指令信号Iref(s),相当在滤波电容两端虚拟出一个并联的虚拟电阻RD,模拟无源阻尼的效果,抑制LCL滤波电路的谐振峰,确保逆变器的稳定性;为使虚拟电阻RD不影响基波电流的控制效果,在引入电容电压Uc反馈时,要滤除电容电压基波分量,提取出电容电压谐波分量Uc_h(s);
加入虚拟电阻后,输出逆变器侧电流IL1响应为:
Gout(s)为电流内环闭环传递函数;Iref(s)为基波电流指令信号;IAD(s)为有源阻尼环附加谐波指令电流;IL1(s)为电感L1中流过电流;Gc(s)为电流内环控制器;P(s)为实际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
2)应用H-infinity模型匹配技术设计电流内环控制器Gc(s),用于追踪各次有源阻尼环附加谐波指令电流IAD(s),IAD(s)=Uc_h(s)/RD;
具体是基于理想模型M(s)与实际被控对象P的状态方程,将模型匹配问题转化为H-infinity标准控制问题的形式,得到广义被控对象G,再通过MATLAB鲁棒控制工具箱求解出H-infinity控制器K(s),得到电流内环控制器Gc(s),具体是选择二阶高阻尼振荡环节作为理想模型M(s):
式中,km为二阶高阻尼振荡环节增益大小;ωm为二阶高阻尼振荡环节振荡频率;ξ为二阶高阻尼振荡环节阻尼系数,选为0.707;s为拉普拉斯算子;
设实际被控对象P的状态变量x1=IL1,x2=Uc,x3=IL2;控制信号u=d,d为PWM调制信号;实际被控对象P的输出信号y=IL1;得到实际被控对象P的状态空间实现:
其中:IL1为电感L1中流过电流;IL2为电感L2中流过电流;R1为电感L1附加电阻;R2为电感L2附加电阻;Uc为电容两端电压;udc为直流侧电压;u为控制信号;y为被控对象输出信号;
进一步,得到广义被控对象G的状态空间实现:
x=[x1 x2 … xn]
z=[v-y ρu]′
r=[w-y]
其中:u为控制信号,w为输入信号,v为理想模型M(s)的输出信号,y为实际被控对象P的输出信号,e为模型匹配跟踪误差,ρ为控制量u的能量惩罚项权系数,r为量测输出量,z为被控输出信号;
3)为消对实际被控对象P建模时由于未考虑电网中的电压工频分量Upcc的扰动影响,而造成逆变器侧电流IL1中的基波分量不能完全跟踪基波电流指令信号Iref(s)的情况,选择PR控制器作为外环基波电流控制器,在PR控制器反馈回路加上有源阻尼环附加谐波指令电流IAD(s)实现逆变器侧电流IL1中的基波分量与谐波分量的解耦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接入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谐振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是采用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的陷波器Gf(s)来提取电容电压谐波分量Uc_h(s),作为电容电压反馈信号,Uc_h(s)=Uc(s)*Gf(s),其中,Gf(s)为陷波器的传递函数,表示如下:
其中:k为陷波器频率系数;s为拉普拉斯算子;ω0为电网基波角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41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