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动配电网双层规划DG优化配置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374037.9 | 申请日: | 2018-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9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戴越繁;刘力;陈聿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封睿 |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网 主动管理模式 收益 规划模型 优化配置 最优位置 分布式发电机 原对偶内点法 调压变压器 粒子群算法 最大化利用 场景 抽头 分时电价 负荷类型 模型求解 时序特性 天气模拟 无功补偿 上下层 投切 投资 下层 天数 出力 规划 上层 输出 优化 统计 | ||
1.一种主动配电网双层规划DG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季节和天气模拟场景,分析规划地区的往年气候资料,统计对应的场景天数;
步骤二、考虑分时电价以及不同负荷类型,建立主动配电网中的DG上层规划模型;
步骤三、考虑分布式发电机出力控制、有载调压变压器抽头调节和无功补偿的投切三种主动管理模式,建立主动配电网中的DG下层规划模型;
步骤四、根据配电网中负荷点的位置和容量,计算得到每个负荷点在各场景下的负荷时序数据;
步骤五、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上层规划模型,确定最优DG位置和容量,计算得到DG在各场景下的出力时序数据,并将DG配置情况传递到下层模型;
步骤六、根据DG配置情况,采用原对偶内点法求解下层规划模型,得到DG有功出力切除量最小的潮流结果;
步骤七、将潮流结果返回上层,结合负荷和DG出力时序数据,计算主动配电网年投资收益,若投资收益与预期年投资收益的误差小于设定阈值,输出DG最优位置和容量,完成DG最优配置,否则转至步骤五继续优化DG位置和容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主动配电网双层规划DG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将场景用春晴、春阴、春雨、夏晴、夏阴、夏雨、秋晴、秋阴、秋雨、冬晴、冬阴、冬雨12个典型日来表示,根据往年气候资料,统计不同典型日在一年中所占的天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主动配电网双层规划DG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建立的主动配电网DG上层规划模型表示为:
目标函数:
max CTOL=CS+CE-CB-CI-COM-CF-CP
式中,CTOL为主动配电网运营商年收益,CS为售电收益,CE为DG的环保补贴,CB为运营商购电费用,CI为DG投资费用等年值,COM为DG年运行维护费用,CF为DG燃料成本,CP为DG环境成本,各变量具体表示为:
式中,wj为不同场景在一天的天数;c1t和c2t分别为居民和商业负荷在第t个时段的电价;E1t和E2t分别为居民和商业负荷在第t个时段从配电公司购买的总用电量;cWG和cPV分别为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单位电量的环保补贴,元/(kW·h);NWG和NPV分别为风机和光伏接入的节点集;cB为从发电厂购电价格;EPCC为从发电厂购买电量;cIi为安装在第i个节点DG单位投资费用,万元/MW;Si为接入DG的容量,MW;NDG为DG接入节点集;r为贴现率;ny为DG的投资回收期;cOMi为安装在第i处节点DG单位电量的运行维护费用,元/(kW·h);Ei.t为第i个节点所接DG在t时段的发电量,kW·h;cf为微型燃气轮机单位电量的燃料成本,元/(kW·h);NMT为微型燃气轮机安装节点的集合;k为污染物的种类,包括SO2、NOx和CO3类;Vek为第k种污染物的环境价值,元/kg;Vk为第k种污染应交纳的罚款,元/kg;wik为微型燃气轮机每发单位电量的污染物排放水平,g/(kW·h);
约束条件:
(1)DG安装容量约束
式中,SWGi、SPVi、SMTi分别表示节点i接入的风机光伏和微型燃气轮机容量;SWGimax、SPVimax、SMTimax为其对应的最大接入容量。
(2)DG总安装容量约束
式中,SDGmax为总安装容量最大值,此值应不大于所有负荷的总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主动配电网双层规划DG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建立的主动配电网DG下层规划模型表示为:
目标函数:
式中,Pcuri为第i处节点安装DG有功出力切除量;
约束条件:
(1)节点功率平衡约束
式中,PLi为节点i的有功负荷;PDGi为节点i的分布式电源有功注入;QLi为节点i的无功负荷;QDGi为节点i的分布式电源无功注入;QCi为节点i的无功补偿注入;V为电压幅值;θ为电压相角;T为有载调压变压器抽头位置;
(2)节点电压约束
Vimin≤Vi≤Vimax
式中,Vi为节点i的电压;Vimin、Vimax分别为节点i所允许的最大电压值。
(3)支路潮流约束
Sj≤Sjmax
式中,Sj为通过支路j的视在功率;Sjmax为支路传输容量极限,通常取热稳定极限值;
(4)变压器抽头约束
Tkmin≤Tk≤Tkmax
式中,Tk为变压器k的抽头位置;Tkmin和Tkmax分别为变压器k的抽头最小、最大值;
(5)无功补偿装置约束
QCimin≤QCi≤QCimax
式中,QCimin、QCimax为节点i无功补偿最小、最大值。
(6)分布式电源出力控制约束
PCimin≤PCi≤PCimax
式中,PCimin、PCimax分别为节点i的分布式电源有功输出最小、最大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403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