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杀爆类战斗部破片流密度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3342.6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3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兰伟;宫小泽;李向东;姚志军;司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63850部队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G06F11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王玮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杀爆类 战斗 破片 密度 计算方法 | ||
1.一种杀爆类战斗部破片流密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战斗部结构参数,计算战斗部静止爆炸时的破片飞散角范围;
步骤2、根据破片弹道信息和物理参数,计算战斗部爆炸后破片的空间分布及矢量信息;
步骤3、根据弹目交会关系,计算战斗部破片流相对于目标的运动关系;根据破片的弹道信息,得到破片平均相对速度的方程,进而得到破片在相对运动中的坐标xm,ym,zm;具体如下:
其中,χ为截获角;Vm为导弹运动速度;Vt为目标运动速度;αm为导弹攻角;xn、yn、zn为破片在战斗静态下爆炸后经过时间t的坐标;ε为距离D处的破片与爆炸初始时速度之比;
步骤4、计算杀爆类战斗产生的破片流密度,战斗部静爆时所形成的破片流密度为为在经过战斗部纵轴平面内破片的平均飞散方向角,ηn为破片初始位置向量与导弹坐标系Z轴夹角,
相对运动时流密度根据以下计算公式得到:
其中ηm为破片在相对运动中的立体角,V和V0为破片的相对速度值和破片的实际速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爆类战斗部破片流密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根据轴平面内破片的飞散角公式计算战斗部静止爆炸时的破片飞散角范围,其中,在轴平面内破片的飞散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爆类战斗部破片流密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根据战斗部类型选择不同的分布规律来模拟破片不同的分布规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63850部队,未经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63850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334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