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咖啡酸苯乙酯在制备防龋或抗龋制剂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3266.9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3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凌琳;牛玉梅;李莹雪;王雨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216 | 分类号: | A61K31/216;A61P1/02;A23L3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陶海燕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咖啡酸苯乙酯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制备 蜂胶 表兄链球菌 嗜酸乳杆菌 胞外多糖 代谢能力 杀菌作用 天然蜂胶 血链球菌 牙齿护理 有效抑制 黏放线菌 致龋菌 多酚 乳酸 抑菌 口腔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天然蜂胶中的一种多酚成分——咖啡酸苯乙酯在制备防龋抗龋制剂中的应用。咖啡酸苯乙酯对变异链球菌、表兄链球菌、血链球菌、黏放线菌、嗜酸乳杆菌多种口腔致龋菌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还能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和降低已形成的生物膜的代谢能力;以及降低变异链球菌产乳酸量和产胞外多糖能力,进而从多方面实现防龋抗龋功能。并且与蜂胶抗龋相比,其成分单一、疗效确切、成本低廉,更易于在牙齿护理中得到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龋齿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咖啡酸苯乙酯在制备防龋或抗龋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龋病是人类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龋病列为人类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大量证据表明,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先决条件,致龋菌在牙面定植形成生物膜,并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引起牙体硬组织脱矿,形成龋洞。其中,变异链球菌为主要致龋菌,它产生的葡糖基转移酶催化蔗糖产生葡聚糖来介导细菌黏附,促进菌斑的形成,被认为是变异链球菌重要的致龋毒力因子。
蜂胶是一种无毒的天然产物,包含复杂的化学成分,如黄酮类、酚酸类和萜烯类等。蜂胶来源的不同,其成分也有所不同。巴西学者对来源不同的20种蜂胶样本中多酚类物质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含量测定,所研究的蜂胶样品中评估含量第一丰富的化合物为乔松素,第二丰富的化合物是咖啡酸苯乙酯。成分复杂的蜂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菌、抗炎、麻醉、细胞抑制性能、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微生物等,这些作用大都与蜂胶中的多酚含量有关。
近年来有许多研究均表明蜂胶可以从多个方面显现出抗龋作用。
蜂胶具有抑菌作用。2000年,Koo等(Koo H,Gomes B P,Rosalen P L,et al.Invitro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propolis and Arnica montana against oralpathogens.[J].Archives of Oral Biology,2000,45(2):141–148)报道蜂胶醇溶液对口腔中10种细菌皆有抑制作用,特别提出蜂胶醇溶液对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抑菌作用很强。王晶等(王晶,李玉晶,张春梅,等.蜂胶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和粘附的体外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2,02期:79-81)对北京蜂胶最低抑菌浓度的测量结果表明:醇溶性蜂胶溶液和水溶性蜂胶溶液对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皆有很强的抑菌作用。而蜂胶同抗生素相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蜂胶具有抑制细菌产酸的功能。王晶等(王晶,李玉晶,葛丽华,等.蜂胶对变形链球菌产酸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第3期(3):302-303)在对蜂胶的研究中发现,醇溶性蜂胶溶液和水溶性蜂胶溶液都可以使变形链球菌产生的乳酸量显著减少,且高质量浓度水溶性蜂胶溶液的作用大于低质量浓度水溶性蜂胶溶液。蜂胶抑制细菌产酸的作用机制有可能是蜂胶抑制细菌生长发育,或抑制细菌糖代谢的酶,而使细菌代谢产酸减少。广泛分布于细菌细胞内的乳酸脱氢酶(LDH)是“乳酸闸门”的主导者、是Embden-Meyerhof途径的终结酶,催化丙酮酸转化为乳酸是致龋菌的毒力所在(杨德琴.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的结构和应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3,第3期:203-205)。蜂胶乙醇提取物对浮游状态和生物膜状态的变形链球菌LDH活性有显著的抑制活性且与用药浓度呈非线性正相关。两种状态下的实验组对LDH的抑制程度均比氟化钠组更为显著。提示黑蜂蜂胶比氟化钠作用更为敏感。并由实验推断伊犁黑蜂胶可能是通过对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ldh基因表达的调节,影响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抑制细菌产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32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