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差别化水刺非织造布及其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3180.6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2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董二莹;王松;陈健康;许超超;金银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三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382 | 分类号: | D04H1/4382;D04H1/49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刺非织造布 异形纤维 差别化 纤维 蚕丝蛋白纤维 有效降低成本 壳聚糖纤维 纯棉纤维 大豆纤维 均匀性好 开松处理 清洁能力 水刺工艺 水刺加固 异形截面 玉米纤维 竹浆纤维 抱合力 蓬松度 无纺布 缠结 涤纶 起毛 天丝 贴肤 粘胶 | ||
本发明适用于无纺布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差别化水刺非织造布及其加工工艺,由异形纤维或异形纤维与涤纶、粘胶、竹浆纤维、纯棉纤维、玉米纤维、大豆纤维、天丝、蚕丝蛋白纤维或壳聚糖纤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后通过水刺工艺加固而成。本发明一种差别化水刺非织造布,采用异形纤维可以改善纤维的弹性,增加水刺非织造布的蓬松度,同样厚度的水刺非织造布克重降低,能有效降低成本;异形纤维之间的抱合力比较强,能增加纤维之间的缠结力,增强水刺非织造布的强力,改善水刺非织造布的起毛现状;异形纤维的异形截面可以增强水刺非织造布的贴肤和清洁能力,功能性强,且采用两次开松处理、高速杂乱处理、双面水刺加固处理,均匀性好,各向异性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织造布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差别化水刺非织造布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水刺无纺布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网得以加固而具备一定强力,得到的织物即为水刺无纺布。其纤维原料来源广泛,可以是涤纶、锦纶、丙纶、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超细纤维、天丝、蚕丝、竹纤维、木浆纤维、海藻纤维等。目前,常规的水刺无纺布为满足使用需求,其克重通常较大,且起毛现状严重,功能性较低。为了降低同样厚度的水刺非织造布的克重,改善水刺非织造布的起毛现状,提高水刺非织造布的功能性,有必要提出一种差别化水刺非织造布及其加工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差别化水刺非织造布及其加工工艺,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同样厚度的水刺无纺布克重较大,且起毛现状严重,功能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差别化水刺非织造布,由异形纤维通过水刺工艺混纺而成。
作为优选,还包括涤纶、粘胶、竹浆纤维、纯棉纤维、玉米纤维、大豆纤维、天丝、蚕丝蛋白纤维或壳聚糖纤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由异形纤维或异形纤维与涤纶、粘胶、竹浆纤维、纯棉纤维、玉米纤维、大豆纤维、天丝、蚕丝蛋白纤维或壳聚糖纤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后通过水刺工艺加固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异形纤维由截面形状为三角形、Y形、五角形、三叶形、四叶形、五叶形、扇形、中空形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纤维混合而成。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差别化水刺非织造布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不同的纤维原料通过称重装置称重后投放到输网帘,然后经过粗开松装置进行混合粗开松;
S2、粗开松后的纤维原料由输棉管道送到精开松机上进行精开松并混合,然后进入混棉箱中充分混合;
S3、开松混合后的纤维通过气流输送管道送入气压棉箱,由气压棉箱将纤维形成密实且均匀的筵棉纤维层并输出;
S4、筵棉纤维层输送至高速杂乱梳理机中进行高速杂乱成网,然后铺网形成纤网;
S5、纤网继续输送至水刺机中进行加固处理,利用水刺机上水刺头中的喷水板形成微细的高压水针射流对纤网进行连续喷射,纤网中的纤维在水针直接冲击力和反射水流的双重作用下发生位移、穿插,相互缠结抱合;
S6、经过水刺加固后的纤网采用圆网热风穿透烘燥机进行烘干处理;
S7、烘干后的非织造布产品通过卷绕机卷绕分切。
作为优选,所述的S1中纤维原料采用异形纤维或异形纤维与涤纶、粘胶、竹浆纤维、纯棉纤维、玉米纤维、大豆纤维、天丝、蚕丝蛋白纤维或壳聚糖纤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由异形纤维与涤纶、粘胶、竹浆纤维、纯棉纤维、玉米纤维、大豆纤维、天丝、蚕丝蛋白纤维、壳聚糖纤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后通过水刺工艺加固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S1中的称重装置采用连续式皮带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三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三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31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