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终端开机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2345.8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8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徐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澄澜点寸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终端开机 开机键 移动终端 用户操作 获取单元 获取信息 开机指令 摄像装置 收音筒 误操作 与操作 触控 解锁 手机 指令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开机方法及装置,涉及触控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终端开机方法及装置,在接收到开机指令后判断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所在端是否在收音筒所在端的下方,若不是,则通过设置在开机键附近的获取单元获取信息后,进一步判断操作开机键的行为是否为用户操作,当确定为用户操作后,控制单元解锁开机键,移动终端实现与操作指令相对应的功能。因此可以有效的防止手机误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开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屏的广泛使用,的确大大方便了手机和平板等数码设备的操作。不过触控屏有时候会自作多情,比如把手机或者平板放进裤兜、背包里,或者有时只是握在了屏幕表面时,平板总会自以为是地动作起来,打开一堆程序,徒耗不少电量,这让人情何以堪。尤其是在触控屏灵敏度提升,窄边框设备日趋流行的今天,触控屏的误触控缺陷也越发的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防误触控设计,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说起来,每台智能手机都有防误触功能,例如我们在接打电话时,只要将手机靠近脸部,手机屏幕就会自动熄灭,并关闭触控功能。而在手机离开脸部时,触控屏再重新开启触控和显示功能,这一功能,自然有节能方面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避免接打电话时,面部触碰到触控屏,从而引发误操作。
实际上,实现这一功能并不复杂,依靠的是设置在手机上方的接近传感器,这一传感器的发射部分会发出脉冲光线,当近距离内无障碍物时,光线不会反射,因此,接受部分无信号,此时手机触屏正常工作。但当手机接近面部和其他物体时,发射器发出的光线会产生反射,这样接收部分就会接受到光信号,手机确定前方有物体接近,为避免影响通话,手机将关闭触控和显示.
不过,大多数手机的防误触仅局限在通话状态,当你将手机揣进兜里时,灵敏的触控屏就可能因挤压和衣物磨擦而产生误触发。针对这种情况,小米等不少手机还增加了防误触发模式,其原理就是当手机屏幕因误触而亮起时,接近传感器会马上探测周围环境,如发现周围有物体存在,接近传感器会认为手机还在兜里,将重新关闭屏幕和触控,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误触发的概率。
不过,这种防误触方式并不算完美,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开启防误模式时,手机会无法解锁,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使用者在解锁时,手恰好遮挡住接近传感器,同时手机贴膜的存在,也可能影响防误触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这种略显简单的防误触方式在实际使用中的感受并不好,不少使用者甚至在试用一段时间后,又关闭了这一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开机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因挤压和衣物磨擦而产生误触发的问题。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开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因挤压和衣物磨擦而产生误触发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开机方法,包括:
S1,在接收到开机指令后判断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所在端是否在收音筒所在端的下方,若不是,则执行下一步骤;
S2,预判开机键的操作行为是否为用户操作,在判定所述开机键的操作行为为用户操作后,执行下一步骤;
S3,解锁开机键的所有功能;
S4,在所述开机键解锁后的预设时间内,所述开机键接收到操控指令后,移动终端实现与所述操作指令相对应的功能。
可选地,在步骤S1中,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倾斜角度判断所述摄像装置所在端是否在所述收音筒所在端的下方。
可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移动终端的倾斜角度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内的重力传感器判定。
可选地,在所述S2中,预判操作开机键的行为是否为用户操作包括:当物体靠近或接触到所述开机键时,检测所述物体的温度,当所述物体的温度为预设温度时,判定按压开机键的行为是用户操作,否则判定按压开机键的行为不是用户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澄澜点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澄澜点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23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