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装置以及车载装置的电话呼入通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2072.7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1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乔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M1/60 | 分类号: | H04M1/60;H04W4/48;H04N5/232;H04W4/80;G06F3/1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银姬;李馨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装置 以及 电话 呼入 通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装置以及车载装置的电话呼入通知方法,车载装置具有:与移动终端连接的连接部;电话呼入检出部,当与移动终端连接时,检出上述移动终端是否有电话呼入;乘员确认部,当检出上述移动终端有电话呼入时,确认车内是否有乘员;通知部,当确认出车内无乘员时,向车外通知上述移动终端有电话呼入。因此,当移动终端与车载装置连接,移动终端有电话呼入时,用户即使不在车内,通过向车外通知移动终端有电话呼入,在车外也可以知晓移动终端有电话呼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装置以及车载装置的电话呼入通知方法,特别是涉及当有电话呼入,车内无乘员时的车载装置以及车载装置的电话呼入通知方法。
背景技术
驾驶人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有电话呼入时,手持电话接听是禁止的,此时,如果驾驶人员想要接听电话,只能将车停在路边或停车场接听电话。为了解决驾驶过程中无法接听电话的课题,免提通话功能应运而生。通常情况下,移动电话与车载装置通过Bluetooth(登录商标,简称蓝牙)这种无线连接方式连接,实现免提通话功能。作为无线连接方式,也可以通过WIFI连接,实现免提通话功能。另外,当移动电话与车载装置之间可通过Carplay这种有线连接(USB连接)方式连接时,也可实现免提通话功能。
移动电话与车载装置之间无论是通过蓝牙无线连接方式还是通过Carplay有线连接方式连接实现免提通话功能,当移动电话端有电话呼入时,电话呼入的声音可通过搭载于车内的扬声器输出或者耳机输出。当用户选择接听呼入电话时,用户的声音通过搭载于车内驾驶者附近的麦克输入,与呼出电话的对方进行免提通话。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载装置和移动电话的通信系统,用户把移动电话带入到车内,通过无线连接方式与车载装置连接,可实现免提通话功能的情况下,当检测出用户将移动电话带到车外步行时,车载装置与移动电话之间的无线通信自动中断。用户不需要任何操作,可以自由使用移动电话。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车载用通信终端连接装置,当移动电话等设备通过无线连接与车载设备连接,检出无线连接解除,或者用户拔出车钥匙时,提示用户。由此,可以通过提示用户防止将移动电话等设备遗忘在车内。
然而,当移动电话与车载装置连接,可实现免提通话功能的情况下,如果用户没有携带移动电话下车,那么移动电话和车载装置还是处于连接状态。因此,当移动电话端有电话呼入时,声音还会从车内的扬声器输出。
另外,当移动电话与车载装置连接,可实现免提通话功能的情况下,如果车辆还处于未熄火状态或者车载装置还处于供电状态时,用户即使下车,车载装置也不会提示用户携带移动电话。
例如,用户启动车辆,将移动电话与车载装置连接,实现免提通话功能后,将移动电话放置于车内,下车在车外吸烟,或者在车外等待其他乘车人。这种情况下,车载装置不会主动断开与移动电话的连接。同时,由于移动电话与车载装置还处于连接状态,因此,用户下车时车载装置也不会提示用户携带移动电话。当放置于车内的移动电话终端有电话呼入时,电话呼入的声音还会从车内的扬声器输出,在车外的用户有可能听不到电话呼入的声音。如果车门车窗、车门都处于关闭状态,并且设置扬声器的输出声音较小时,用户听到电话呼入声音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用户将移动电话与车载装置连接,实现免提通话功能后,当用户不在车内,在车外时,放置于车内并且与车载装置处于连接状态下的移动电话端有电话呼入时,在车外的用户有可能听不到电话呼入的声音。从而,用户又可能会错过重要的呼入电话。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54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854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派株式会社,未经阿尔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20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