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杂交瘤细胞株、CD31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1722.6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8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蔡瑞丽;何荫良;许柳;蓝妮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恩生物技术(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20 | 分类号: | C12N5/20;C12N15/06;C07K16/28;G01N33/577;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61124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杂交瘤 细胞株 cd31 单克隆抗体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交瘤细胞株、CD31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单克隆抗体采用纯化的CD31重组胞外区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动物体;将骨髓瘤细胞SP2/0与免疫后的所述动物体的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筛选特异性杂交瘤细胞阳性克隆,对所述阳性克隆进行细胞克隆化,筛选出稳定分泌CD3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分泌产生的抗人CD31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稳定性好、效价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到一种可产生CD3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CD31单克隆抗体,以及该抗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白细胞分化抗原31,(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1,CD31),是一种分子量为130KDa的糖蛋白,也称为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PECAM)。
CD31蛋白主要表达于内皮细胞的胞质和胞膜,血小板、单核细胞、粒细胞、B淋巴细胞也有表达,常用于良、恶性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可用于各种肿瘤间质中血管生成的研究。CD31抗体染色血管内皮细胞后,可清楚地确定肿瘤血管的轮廓,能够容易地找到血管,从而减少寻找范围,提高检验效率。
研究发现,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恶性肿瘤生长早期无血管形成,随着瘤体的增大,肿瘤内出现微小的新生血管,肿瘤将进一步获得增殖的能力,并具有侵袭、转移的潜能,组织内血管新生的程度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此外,肿瘤血管不同于正常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异常、间距增大,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不仅可以定量反应肿瘤血管生长情况,还能预测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趋势。CD31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可通过标记CD31蛋白精确定位肿瘤血管。因此,血管内皮标志CD31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作用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肿瘤的治疗和预测提供帮助。
免疫组织化学(IHC)是通过抗体与所识别的组织或细胞中的抗原成分的特异性结合,利用化学反应使标记于抗体上的示踪剂(如荧光素、酶、生物素、重金属离子等)显色,对组织切片或细胞薄片上的抗原(多肽及蛋白质)进行定性、定位的染色技术。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成功研发,更主要的是对肿瘤分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免疫组化在肿瘤的分子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受到了普遍的认可。
在免疫组化中,CD31是主要用于证明内皮细胞组织的存在,用于评估肿瘤血管生成,反应肿瘤生长的程度。主要用于良恶性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亦可用于各种肿瘤间质中血管生成的研究。目前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常用方法,检测肿瘤血管生长情况也备受关注。目前国内外CD31抗体多以多克隆抗体为主,单克隆抗体制备成本高,稳定性较差,因此,获得稳定、特异性强、活性高的用于免疫组化检测的CD31单克隆抗体对于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产生CD3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CD31单克隆抗体,以及该抗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株可产生CD3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于2018年3月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822。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CD3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步骤(1)采用真核表达的CD31重组胞外区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动物体;
具体地,可采用胞外重组CD31蛋白作为免疫原,所述重组CD31蛋白为人工程细胞表达的CD31蛋白。对Balb/c小鼠进行首次免疫、第二次免疫、第三次免疫和加强免疫,其中首次免疫将CD31蛋白与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乳化混合做免疫原,第二次免疫和第三次免疫将CD31蛋白与等体积的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混合做免疫原,所述加强免疫将CD31蛋白作为免疫原,各免疫原的量和注射体积均不发生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恩生物技术(成都)有限公司,未经富恩生物技术(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17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