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增材稀释消除连铸坯中心线偏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1112.6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6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宽;牛冉;刘中秋;卜立夫;李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1/108 | 分类号: | B22D11/108;B22D11/112;B22D11/114;B22D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1016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芯末端 偏析 连铸坯中心 溶质 稀释 熔化 中心线偏析 合金成分配比 生产工况 振动作用 质量缺陷 中心疏松 中心缩松 浇铸液 连铸坯 液团 采集 制造 | ||
1.一种利用增材稀释消除连铸坯中心线偏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连铸坯生产工况参数;确定供给速度va,并确定增材厚度d和增材宽度w,w>d;具体包括以下的步骤S11~S13:
S11,采集的工况参数至少包括,液芯末端在液相穴内的深度位置H,浇注温度T浇、浇铸钢液的液相线温度Tl,工作拉速vc、连铸坯截面尺寸及冷却条件;
S12,由拟合公式lntm=4.082+2.085lnd-0.497lnΔT-0.365lnT0计算增材完全熔化所需的时间tm,浇铸液过热度ΔT=T浇-Tl,增材厚度d取1mm至8mm以内,T0为增材初始温度;
再由va≤H/tm得到供给速度va;
S13,由
得到增材横截面面积Aa,其中,Cp为钢液比热,Ac为连铸坯截面积,QB为连铸坯的冷却热量,L为增材的熔化潜热,vc为工作拉速,Tl为浇注钢液的液相线温度;
由Aa=d×w,得到增材宽度w;
S2,基于连铸坯溶质的标准溶质浓度C标,计算连铸坯液芯末端偏析指数,得到液芯末端的溶质浓度Co,再反推出增材的溶质下限浓度Ca;S2包括以下的步骤S21~S22:
S21,依据凝固过程中的溶质析出重新分配规律,计算连铸坯液芯末端偏析指数,得到液芯末端的溶质浓度Co;
S22,由
得到增材的溶质下限浓度Ca,其中Ao为液芯末端的截面积,vc为工作拉速,Aa=d×w;
S3,根据Ca≤C选<C标得到选取浓度C选,依据增材厚度d、增材宽度w和选取浓度C选,选用和/或制造增材,以供给速度va将增材连续输送到连铸坯的液芯末端,输送时对增材施加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增材稀释消除连铸坯中心线偏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1中:连铸坯中包括n种溶质,n≥1,n中溶质各自的标准溶质浓度为C标i,i=1、…、n;
对C标i、冷却边界条件、连铸坯截面尺寸、工作拉速vc、粘度、密度、导热率、扩散系数和分配系数,设立宏观模型,宏观模型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以及溶质传输控制方程,对宏观模型进行完全耦合模拟计算,计算得到流场、温度场和溶质分布;
基于溶质平衡分配系数、扩散系数、局部凝结时间和枝晶结构,对流场、温度场和溶质分布进行微观模型计算,微观模型采用杠杆模型描述n种溶质各自的溶质浓度Coi、糊状区液相率和温度三者的函数关系,得到凝固前沿的浓度场、液相线、固相线和液相率;浓度场中包括Coi。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增材稀释消除连铸坯中心线偏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1中还设立宏观模型时还包括多种杂质的杂质浓度C杂j,j=n+1、…、m,m≥n+1;经过微观模型计算得到液芯末端的杂质浓度Coj;
S22中还计算得到增材中的杂质上限浓度Caj;
S3中还选取增材中的杂质浓度C选j≤Caj。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增材稀释消除连铸坯中心线偏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1中:将浓度场、液相率和枝晶结构返回宏观模型,对宏观模型的结果进行修正,再对宏观模型的结果进行微观模型计算,得到优化的微观模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111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