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绵城市行道树供养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8273.X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6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全;赵佳鑫;董启兴;马永鑫;赵晏;杨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1C7/32;E03F3/02;E03F5/10;A01G29/00 |
代理公司: | 宁夏合天律师事务所 64103 | 代理人: | 周晓梅;孙彦虎 |
地址: | 750021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水槽 蓄水层 不透水层 城市行道树 供养系统 蓄水池 海绵 槽钢 道路两侧 集水系统 出水面 底位置 上表面 水残留 流动 草木 通畅 流水 | ||
一种海绵城市行道树供养系统,包括道路、及为道路两侧的草木供应水分的集水系统,第一不透水层的上表面为沿着道路长度方向呈S型设置的层面,出水槽沿着道路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第一不透水层的最低出水面下方,本发明中对蓄水池中的水进行收集时,利用S型设置的第一不透水层,使得存留于蓄水层中的水沿着较低的方向自动向出水槽内流动,再沿着出水槽流入蓄水池内,本发明中的出水槽为空心槽钢,流水通畅,不存在被堵的情况;而且,蓄水层的底部为S型层面,出水槽设置在S型层面的最底位置,这样蓄水层内积攒的水会自动沿着S型层面的斜面向出水槽内流动,不存在部分水残留在蓄水层内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积水收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行道树供养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的地表不断地被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和不透水的路面所覆盖,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但是与自然的土壤相比,普通水泥混凝土地面缺乏吸收热量和渗透雨水的能力,随之带来一系列问题:第一、路面渗水能力下降使得在雨天路面上积水严重,虽然道路上都有深井进行排水,但积水问题仍然无法有效解决,给车辆和行人通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
第二、不透水的路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和湿度的交换,容易产生“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内部温度过高,导致气候恶化。
第三、道路的不透水使得道路下方的泥土偏低,对于两旁行道树的正常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会引起行道树不够茂盛以及根系将道路上的地砖顶出地面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必要提出一种道路内部不残留水分的海绵城市行道树供养系统。
一种海绵城市行道树供养系统,包括道路、及为道路两侧的草木供应水分的集水系统,所述道路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水面层、第二透水面层、蓄水层、第一不透水层、第二不透水层、土壤层,蓄水层为鹅卵石层,第一不透水层的上表面与蓄水层的下表面紧贴,第一不透水层的上表面为沿着道路长度方向呈S型设置的层面,第一不透水层的上表面位于S型层面的最低位置形成最低出水面,集水系统包括出水槽、蓄水池,蓄水池设置在道路两侧,在蓄水池内部设置种植草木的种植层,蓄水池内的水分渗入至种植层内,以为草木提供所需水分,出水槽为空心长槽,出水槽沿着道路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第一不透水层的最低出水面下方,出水槽嵌入至第一不透水层内部,出水槽的顶部敞口,以形成蓄水层内水分流入出水槽的通道,出水槽的两端从道路下方穿出,以与蓄水池连通。
本发明中对蓄水池中的水进行收集时,利用S型设置的第一不透水层,使得存留于蓄水层中的水沿着较低的方向自动向出水槽内流动,再沿着出水槽流入蓄水池内,如此结构,比起现有技术中嵌入鹅卵石层中的排水管来说,排水管是在管上开孔的方式,溶液被堵,另外,现有的鹅卵石层采用平铺的方式,其内部存储的水需要积攒到一定深度采用向排水管中流入,导致总有部分水不能流入排水管内,而本发明中的出水槽为空心槽钢,流水通畅,不存在被堵的情况;而且,蓄水层的底部为S型层面,出水槽设置在S型层面的最底位置,这样蓄水层内积攒的水会自动沿着S型层面的斜面向出水槽内流动,不存在部分水残留在蓄水层内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海绵城市行道树供养系统的沿着道路长度方向的剖面图。
图2为海绵城市行道树供养系统的沿着道路长度方向的示意图。
图3为海绵城市行道树供养系统的沿着宽度长度方向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表达供氧管的底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第一透水面层11、第二透水面层12、蓄水层13、第一不透水层14、第二不透水层15、土壤层16、出水槽21、过渡管211、蓄水池22、连通管23、供氧管24。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大学,未经宁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82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筋复合玻纤防裂布及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路沿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