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7847.1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48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明;段耀帅;卢宾宾;徐巧;梅顺齐;姬巧玲;肖人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H5/10 | 分类号: | D04H5/10;D04H5/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铺叠 棉区 交错式 蜂巢 多孔结构 上下相通 内腔 整体牢固性 并排设置 传输单元 传输方向 交错布置 纺织体 可调性 多层 联通 网丝 简易 下放 | ||
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包括传输单元及其上设置的铺叠单元,该铺叠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左右铺叠装置、前后铺叠装置,所述左右铺叠装置包括上下相通的左右内腔、左右出棉区,所述前后铺叠装置包括上下相通的前后内腔、前后出棉区,左右出棉区的右侧与前后出棉区的左侧沿传输方向相互联通,左右铺叠装置、前后铺叠装置内各设置有铺叠体的自动下放结构。本设计不仅能够同时实现网网间、网丝间、丝丝间的交错布置,能丰富铺叠方向,能形成交错式多层纺织体,而且整体牢固性较强、操作简易、可调性较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网的铺叠装置,属于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具体适用于丰富铺叠方向,并形成交错式多层纺织体。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纺织领域,将梳理成网的纤维网按要求铺垫为多层纺织体的加工方式被称之为铺网,主要由铺网机完成,现有的铺网机包括卧式铺网机与立式铺网机两种。
卧式铺网机加工出的产品中的纤维呈水平方向排列,弹性较差,立式铺网机加工出的产品中的纤维呈垂直方向排列,弹性较强,但无论是卧式铺网机,还是立式铺网机,均只能对纤维网实现单一方向的铺叠,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而无法形成兼具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的交错式的多层纺织体。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铺叠方向单一、无法形成交错式多层纺织体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铺叠方向丰富、能形成交错式多层纺织体的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包括铺叠单元与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包括传送带与驱动辊,传送带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辊的外侧围相连接,传送带的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铺叠单元;
所述铺叠单元包括沿传送带并排设置的左右铺叠装置、前后铺叠装置,所述左右铺叠装置包括左右导向部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左右出棉区,所述前后铺叠装置包括前后导向部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前后出棉区,所述左右导向部、前后导向部均为中空结构,左右导向部内开设的左右内腔与左右出棉区上下联通,前后导向部内开设的前后内腔与前后出棉区上下联通,左右出棉区的右侧与前后出棉区的左侧沿传送带的方向相互联通。
所述左右导向部包括相互平行的左右左腔板、左右右腔板及两者之间夹成的左右内腔;所述前后导向部包括相互平行的前后左腔板、前后右腔板及两者之间夹成的前后内腔。
所述左右出棉区内设置有四个结构一致的限重出棉结构,单个限重出棉结构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横限重管、竖转动管,所述横限重管的一端的顶部开设有正出气口,横限重管的另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反出气口,横限重管的正中部位与竖转动管的内端垂直连接,竖转动管的外端与转动轴承相连接,横限重管的内腔、正出气口、反出气口、竖转动管的内腔都相互联通;四个限重出棉结构的正出气口都位于左右内腔的正下方,且沿传送带方向,位于同一水平线的两个限重出棉结构的正出气口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左右内腔的底面的长度。
所述横限重管的长度小于左右出棉区的高度;所述四个限重出棉结构分别位于正四边形的四个角,且四个限重出棉结构两两相互对称。
所述正出气口、反出气口的形状为椭圆形、矩形、橄榄形或并排设置的多个圆形。
所述前后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前后左腔板、前后右腔板,前后左腔板、前后右腔板的内侧面分别与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的内端固定连接,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的外端均向前后内腔的中轴线的方向朝下延伸,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的外端分别低于各自对应的内端,左限重回弹板的外端与右限重回弹板的外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前后内腔沿传送带方向的长度,左限重回弹板、前后左腔板之间以及右限重回弹板、前后右腔板之间均形成有一个板间夹角,该板间夹角为锐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78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纺粘浆粕非织造布的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服装加工用新型锁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