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层建筑的防护施工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7153.8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9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魏启智;杨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B11/42 | 分类号: | G05B11/42;G01S5/02;G01S5/1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41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施工 高层建筑 无人机监控 定位模块 有效地 安全报警模块 温度检测模块 振动检测模块 中央控制模块 全方位监控 安全监控 安全隐患 高度限制 轨迹跟踪 距离限制 萌芽状态 施工安全 施工场地 施工过程 实时定位 突发事件 显示模块 烟尘检测 无死角 施工 安全 发现 | ||
本发明属于施工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的防护施工平台,所述高层建筑的防护施工平台包括:无人机监控模块、烟尘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振动检测模块、安全报警模块、定位模块、显示模块。本发明通过无人机监控模块可以实现360度无死角、无距离限制、无高度限制进行全方位监控,大大提高了施工过程的安全监控效果;同时通过定位模块对进入施工场地的人员进行实时定位及轨迹跟踪。本发明可有效地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并对出现的问题及突发事件实时加以控制和解决,因此可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在发现问题时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处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施工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的防护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包括化工施工和矿山施工以及其他行业施工)是事故风险较高的行业,政府对建筑安全问题极为重视,并制定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建设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力度加大并要求所有建筑工程从建设单位到分包单位配备安全员,并要求对施工作业人员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厂级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特殊工种和高危岗位的工作人员要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考试后持证上岗。然而,现有对高层建筑的防护施工过程监控,通过固定摄像头进行监控,死角部分则无法监控,存在潜在安全事故风险;同时现有建筑施工中由于无法对施工人员进行定位和跟踪,导致事故发生后不能及时救援。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对高层建筑的防护施工过程监控,通过固定摄像头进行监控,死角部分则无法监控,存在潜在安全事故风险;同时现有建筑施工中由于无法对施工人员进行定位和跟踪,导致事故发生后不能及时救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的防护施工平台。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层建筑的防护施工平台包括:
无人机监控模块、烟尘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振动检测模块、安全报警模块、定位模块、显示模块;
无人机监控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无人机进行施工现场监控;
烟尘检测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烟尘传感器对施工现场烟尘进行检测;
温度检测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施工现场温度进行检测;
中央控制模块,与无人机监控模块、烟尘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振动检测模块、安全报警模块、定位模块、显示模块连接,用于调度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振动检测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振动传感器对施工现场振动数据进行检测;
安全报警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报警器对现场安全事故进行紧急报警;
定位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RFID芯片对施工人员进行定位;
显示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检测施工现场的信息。
进一步,所述定位模块定位方法如下:
首先,进入工地时,由装在建筑工地入口处的RFID读卡器接收和读取每个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的RFID芯片的人员身份信息,实现对人员的非接触式身份识别;经身份识别后的人员经通道闸放行,验证未通过人员则拒放;
其次,进入施工现场内的人员通过其安全帽上的RFID芯片向设置在楼层内的RFID定位基站发出射频信号,报告其大致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城市学院,未经湖南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71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