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流平衡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6101.9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9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梦杰;董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加坡商华科全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席勇;周勇 |
地址: | 新加坡樟宜商业园区***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平衡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流平衡电路,其包含电流感测单元、参考单元和调整单元。电流感测单元用以接收流经具有不同阻抗的多个通道的多个输入电流,并依据多个输入电流产生对应的多个输入电压。参考单元耦接至电流感测单元,并用以依据关联于多个输出端的输出电流比例以及多个输入电压,分配对应于多个输出端的多个设定电压。调整单元耦接至电流感测单元以及参考单元,并用以依据多个设定电压以及多个输入电压,调整多个输入电流,并产生输出至所述多个输出端的多个输出电流,以有效防止通道负载过大的情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流平衡电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控制每路输入电流的电流平衡电路。
背景技术
在很多应用中,同一个输入电压会连接至分别流经多个输入电流的多个输入接口,而每一个通道的输入电流具有不同的最大允许电流规格,当流经通道的输入电流大于此通道对应的最大允许电流规格时,很可能会造成此通道烧毁。
然而,若要让每一个通道的输入电流不超过其最大允许电流规格,则需要对每一个通道的输入电流分别设置,进而造成电流分配的复杂度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防止通道负载过大情形的电流平衡电路。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在于提供一种电流平衡电路。电流平衡电路包含电流感测单元、参考单元和调整单元。电流感测单元用以接收流经具有不同阻抗的多个通道的多个输入电流,并依据多个输入电流产生对应的多个输入电压。参考单元耦接至电流感测单元,并用以依据关联于多个输出端的输出电流比例以及多个输入电压,分配对应于多个输出端的多个设定电压。调整单元耦接至电流感测单元以及参考单元,并用以依据多个设定电压以及多个输入电压,调整多个输入电流,并产生输出至多个输出端的多个输出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整单元还用以依据多个设定电压以及多个输入电压控制多个线性开关的开启程度,并用以依据多个线性开关的开启程度调整多个输入电流以产生多个输出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流感测单元包含第一电阻、第一放大器电路、第二电阻以及第二放大器电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接收多个输入电流的第一输入电流。第一放大器电路放大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以产生多个输入电压的第一输入电压。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接收多个输入电流的第二输入电流。第二放大器电路放大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以产生多个输入电压的第二输入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单元包含加法器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加法器电路将多个输入电压相加。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耦接至加法器电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多个设定电压的第一设定电压,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耦接至加法器电路。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以及多个设定电压的第二设定电压,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电阻值的比例,以及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的电阻值的比例是关联于输出电流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整单元包含第一放大器电路、第一晶体管、第二放大器电路以及第二晶体管。第一放大器电路的正相输入端耦接至多个输入电压的第一输入电压,第一放大器电路的反相输入端耦接至多个设定电压的第一设定电压。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接收多个输入电流的第一输入电流,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接至第一放大器电路的输出端,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输出多个输出电流的第一输出电流。第二放大器电路的正相输入端耦接至多个输入电压的第二输入电压,第二放大器电路的反相输入端耦接至多个设定电压的第二设定电压。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接收多个输入电流的第二输入电流,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接至第二放大器电路的输出端,第二晶体管的漏极输出多个输出电流的第二输出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电压会在第一放大器电路的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达到平衡时趋近于第一设定电压,且第二输入电压会在第二放大器电路的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达到平衡时趋近于第二设定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加坡商华科全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加坡商华科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61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