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快拆的船用木材防护可倒立柱连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9516.3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8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孙华伟;赵耀中;孙大虎;王德安;孙慧莉;常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B25/28 | 分类号: | B63B25/28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31307 | 代理人: | 刘必榕 |
地址: | 2000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轴 倒立柱 底座竖板 套管 横板 底座 销孔 连接装置 注油通道 穿设 船用 端板 快拆 通孔 防护 木材 船舶运营 带舌插销 精度要求 快速拆卸 从端板 对转轴 侧面 节约 延伸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拆的船用木材防护可倒立柱连接装置,其包括可倒立柱、第一底座横板和第二底座横板;可倒立柱上设有套管,套管穿设于可倒立柱;第一底座横板和第二底座横板之间固设有两个底座竖板;每个底座竖板上均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设有转轴;转轴穿设于套管;转轴和套管之间设有间隙;转轴的一端具有端板,转轴的另一端设有销孔,端板位于一个底座竖板的外侧,销孔位于另一个底座竖板的外侧,销孔内设有带舌插销;转轴内设有注油通道,注油通道从端板延伸至转轴的侧面。本发明连接可靠,可以快速拆卸,提高船舶运营时的载重量,对转轴的材质、表面处理和安装精度要求较低,施工简单,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快拆的船用木材防护可倒立柱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克令吊对货舱内货物操作的方便,运木船舶通常会在货舱口附近的甲板舷侧采用可倒立柱来对甲板上装载的木材进行防护。在船舶甲板上不装载木材时,会将这些立柱放倒。但由于这些立柱拆卸不便,不仅占用了甲板空间,容易在航行过程中锈蚀或损坏,更增加了空船重量,使得船舶的载重量降低。立柱与底座通常采用转轴连接,对相关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通常要控制在Ra6.3以下,这样导致制造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快拆的船用木材防护可倒立柱连接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可快拆的船用木材防护可倒立柱连接装置,其固定于舷侧的船舶甲板;其包括可倒立柱、第一底座横板和第二底座横板;可倒立柱上设有套管,套管穿设于可倒立柱;第一底座横板和第二底座横板之间固设有两个底座竖板;每个底座竖板上均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设有转轴;可倒立柱位于两底座竖板之间;转轴穿设于套管;转轴和套管之间设有间隙;转轴的一端具有端板,转轴的另一端设有销孔,端板位于一个底座竖板的外侧,销孔位于另一个底座竖板的外侧,销孔内设有带舌插销;转轴内设有注油通道,注油通道从端板延伸至转轴的侧面;第一底座横板的上端具有用于供可倒立柱倒下时通过的缺口部,第二底座横板的顶部固接有为倾斜时的可倒立柱提供支撑的搁板。
可倒立柱包括两个面板和设于两个面板之间的腹板,可倒立柱的横截面为工字形;套管同时穿设于两个面板。该形状的可倒立柱既可以满足强度的要求,还减轻了自身的重量,节约了制造成本。
可倒立柱上设有吊装眼板;吊装眼板固设于可倒立柱的腹板。需要将可倒立柱吊离船舶或需要将可倒立柱安装到船舶上时,吊机的吊钩可以直接与吊装眼板连接,实现快速吊装。
第一底座横板和第二底座横板相互平行;第一底座横板和第二底座横板均垂直于船舶甲板;第一底座横板和第二底座横板的底部均通过焊接固接于船舶甲板。通过设置垂直结构,有助于提高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两底座竖板相互平行,两底座竖板均同时垂直于第一底座横板和第二底座横板;底座竖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固接于第一底座横板和第二底座横板;两底座竖板的底部通过焊接固接于船舶甲板。通过设置垂直结构,有助于提高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两通孔到船舶甲板的距离相同。这样使得通孔内的转轴与船舶甲板平行,有助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底座竖板的外侧壁固设有加强板,加强板为环状,加强板设于通孔的周围。通过设置加强板,提高通孔周围的结构强度,有助于提高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搁板斜向分布,搁板靠近可倒立柱的端部高于远离可倒立柱的端部。船舶舷侧通常布置多个船用木材防护可倒立柱连接装置,当某个可倒立柱不需要吊离船舶时,可以将该可倒立柱放倒,并将该可倒立柱放置于前一个船用木材防护可倒立柱连接装置的搁板上。前一个船用木材防护可倒立柱连接装置的隔板可以用来放置后一个船用木材防护可倒立柱连接装置的可倒立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95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快速稳固集装箱的运输船
- 下一篇:邮轮登船桥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