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指南车原理的全路况三维定向自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8855.X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5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刘钊;马凯悦;胡转亮;杨牧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5/00 | 分类号: | G01C25/00;G01C17/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王慧颖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指南车 原理 路况 三维 定向 校正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指南车原理的全路况三维定向自校正方法,属于定位导航与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电机和单片机对指南车的工作方式进行改善,只需要红外编码器读取出两个齿轮的转速,反馈到单片机对指南车以及中心轴的转速实时控制,达到指南效果;此外,本发明还针对指南车在曲面运动时的误差,提出了一种定向校正方法,引入了修正系数,得到校正后的转速,极大地提高了指南车的精度。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式指南车,本发明消除了在曲面运动时指向飘移、在坑洼地面运动误差积累对指向精度的影响,并且该方法实现容易,所需仪器设备少,算法简单,对搭载平台的要求不高,是一套完整的自主定位导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位导航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指南车原理的全路况三维定向自校正方法,该方法是在古代指南车定向原理的基础上,对指南车进行自动控制,从而提高指南车的工作精度和复杂路况下的自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指南车作为中国古代机械设计领域的杰出成果,时至今日,人们对他的复原和改进仍然没有停歇。通过与现代加工工艺和相关技术的结合,指南车的外观和工作精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方面,人们提出差动轮系的设计,采用行星轮作为指南车内部结构的关键技术,对指南车两个轮子的转向通过齿轮传动转换到中心轴上,并控制中心轴同速反向转动,从而达到指南效果。另一方面,人们将万向轮加到指南车上,同时采用电力驱动,使指南车的运动更加灵活和自主化。此外,人们还对指南车的外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设计。但由于机械装置原本的系统误差,如构件的加工精度,各部件的装配误差等等,极大地影响了指南车的工作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基于指南车原理的全路况三维定向自校正方法,通过电机和单片机等对指南车的工作方式进行改善,替换掉原本的齿轮传动装置,只需要红外编码器读取出两个齿轮的转速,反馈到单片机对指南车以及中心轴的转速实时控制,达到指南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误差缺陷。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指南车原理的全路况三维定向自校正方法,方法如下:
步骤一:通过红外编码器读取出两个车轮的转速;其中,左轮角速度为ω1,转速为n1,单位:r/s,右轮角速度为ω2,转速为n2,单位:r/s;
步骤二:编码器将转速值自动输入单片机;
步骤三:通过单片机计算小车的瞬时的角速度ω车,其中
其中,L是小车左轮与右轮的轮距,R为车轮的半径;
步骤四:通过单片机计算小车上指南针的角速度ω针,其中ω针+ω车=0
步骤五:通过单片机计算指南针的转速为:
步骤六:通过水平仪实时读取车轮轴的相对倾角α;
若相对倾角α保持不变,则不需要校正;即
K=0
若倾角α在取样间隔内发生变化,则需要修正,进行下一步计算;
步骤七:计算修正系数K:
K=cosα
步骤八:计算校正后的指南针转速:
其中n1为小车左轮转速、n2为小车右轮转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88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