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358295.8 | 申请日: | 2018-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8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 发明(设计)人: | 褚庆全;陈阜;殷力;张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C05G3/00;C05G3/04;C09K17/02;C09K10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炭 制备 农业废弃物 炭化 可回收 风干 烘干 产率 应用 清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农业废弃物风干后除去杂质,然后依次进行粉碎、烘干和炭化,即得到生物炭。本发明方法简单,原料廉价易得,生物炭的产率高,农业废弃物的能量可回收用于反应本身、产物更清洁、可连续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环保型肥料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截止2008年底,我国已成为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由于设施农业的高度集约化栽培,使得棚室内病虫害严重发 生,土壤酸化加重,养分失调,出现次生盐渍化等一系列土壤质量退化及连作障碍问 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植物生物质资源,仅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 每年产生的总量已超过10亿吨(花莉等,2011)。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秸秆除少部分通过 还田、氨化、青贮、发酵及用于食用菌培养基等方式被有效利用外,绝大部分被焚烧, 这不仅造成环境的污染还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生物炭是含碳丰富物质,通常由木头,畜禽粪便或落叶等生物质材料在缺氧或低氧的环境中经过低温(<700℃)热解产生的固态物质,具有高度的热稳定性和较强的 吸附特性(Lehmann et al,2009)。根据生物炭的形成过程与原理,可将其分为高温裂解 过程和水热炭化过程,前者的固体产物称为干生物炭(Pyrochar),后者称为湿生物炭(Hydrochar)。通常,湿生物炭中含碳量较低,芳环结构少,稳定性低(Libra et al,2011),但是综合考虑生产原料和获得产量,湿生物炭的生产制备是一种高产高效的能源利用 模式(Mumme et al,2011)。生物质原材料在炭化炉缺氧的环境中发生热裂解反应,产 生的烟气经分离处理可以得到木醋液、生物油和可燃气体3种产品,反应的固体剩余 物质即为生物炭(张忠河,2010)。生物质原材料转变为生物炭需经过一系列热化学过 程,主要为裂解、炭化和气化三个过程。生物炭有3种制备方式,分为集中式、分散 式和流通式;热裂解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物炭的生产,常采用低温限氧炭化法进行热 解,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可以将热裂解分为三种方式,分别为快速、中速和慢速热 裂解。目前国内外制备生物炭的技术的批式制备为传统制炭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成 本低、易于实施等优点,但是这种方法的产率低、热量无法回收并会产生新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方法简单,原料廉价易得,生物炭的产率高,农业废弃物的能量可回收用作原料、产物更清洁、可连续 生产。
本发明提供的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农业废弃物风干后除去杂质,然后依次进行粉碎、烘干和炭化,即得到生物炭。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农业废弃物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棉花秸秆、南瓜秸秆、圣女果秸秆、桃树修剪枝条和菌棒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所述菌棒为本领域常见的各种菌菇的废弃菌棒,如栽培平菇、香菇的废弃菌棒。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农业废弃物粉碎后的长度可为1~2cm。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烘干的温度可为55~65℃,具体可为60℃、55~60℃或60~65℃;所述烘干的时间可为10~12h,具体可为12h或11~12h。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炭化的温度可为300~700℃;所述炭化的的时间可为100~150分钟,具体可为120分钟、100~120分钟、120~150分钟或110~140分钟。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碳化后还包括粉碎过筛的步骤。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粉碎过筛的目数可为80~120目,具体可为100目、80~100 目、100~120目或90~110目。
本发明中,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所述生物炭产率可为3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82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