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后弹簧座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7597.3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9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何文强;仰荣德;陆圣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00 | 分类号: | B60G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弹簧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强度高、通用性好的汽车后弹簧座安装结构。本发明的汽车后弹簧座安装结构包括后纵梁、弹簧座、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由桥式板与侧连接板一体构成,所述桥式板的两端分别与后纵梁的顶面固定连接,桥式板的中部顶面与弹簧座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侧连接板与后纵梁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是由顶板与侧板一体构成的L形截面的结构,所述侧板与后纵梁的外侧面固定连接,顶板与桥式板的中部底面固定连接;桥式板、侧连接板、侧板、后纵梁之间形成空腔结构。本发明的汽车后弹簧座安装结构安装简单方便,可以大大提高载荷承载强度,满足强度性能要求,并适应不同车型的安装需求,提高了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车身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弹簧座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动态一定的震动,汽车的速度越快这种震动越大,人们一般会在汽车上设置减震弹簧来吸收这种震动,从而使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动态的平衡,不仅如此,减震弹簧还可以迅速吸收汽车行进颠簸时产生的震动,使车辆恢复到正常行驶状态,提高车辆舒适性或者提高操作性。
专利申请号为201610440850.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悬弹簧安装点的结构,包括后悬弹簧座安装板、支撑板和后地板侧纵梁本体,还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后地板侧纵梁本体为截面呈U形的槽钢梁,支撑板为L形支撑板,L形支撑板的侧面与后地板侧纵梁本体的侧面固连,L形支撑板顶面分别与后悬弹簧座安装板的底面和后地板侧纵梁本体的槽顶面固连,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设置在后地板侧纵梁本体内对应L形支撑板安装点两侧的位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为截面呈U形的槽钢,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槽顶面分别与后地板侧纵梁本体的槽顶面垂直和平齐,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侧面均与后地板侧纵梁本体的侧面固连。上述汽车后悬弹簧安装点的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弹簧座的强度,但是在传力路径方面、车型的适应性方面都还有一定的缺陷,具体如下:1、上述弹簧座将所受的载荷直接传递到纵梁上,这样其X方向可以得到有效的支撑,但是Y方向的强度并没有得到改善,即其Y方向的载荷只能自己消化,降低了使用寿命。2、由于车型不同,其弹簧座的安装高度也会有些变化,但是上述专利中的弹簧座安装结构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只能针对单一车型进行针对性的尺寸设计,弹簧座安装结构的通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强度高、通用性好的汽车后弹簧座安装结构。
本发明的汽车后弹簧座安装结构包括后纵梁、弹簧座、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由桥式板与侧连接板一体构成,所述桥式板的两端分别与后纵梁的顶面固定连接,桥式板的中部顶面与弹簧座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侧连接板与后纵梁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是由顶板与侧板一体构成的L形截面的结构,所述侧板与后纵梁的外侧面固定连接,顶板与桥式板的中部底面固定连接;桥式板、侧连接板、侧板、后纵梁之间形成空腔结构。
在上述的汽车后弹簧座安装结构中,弹簧座通过两个支架分别与后纵梁的内侧面、外侧面及顶面连接,使得弹簧座所承受的载荷能够更好地分散到纵梁上,并通过纵梁传递到车身的其它位置处,这样就建立了良好的载荷传递及分散路径,有利于提高弹簧座的耐久性能;另外,两支架与纵梁在后弹簧座支撑区域处形成空腔结构,这种空腔结构能够很好的承载路面传递来的各个方向的载荷。桥式板提高了弹簧座的安装高度,而通过调整桥式板的弧度即可改变弹簧座的安装高度,以满足不同车型的安装需要,提高了上述安装结构的通用性。
进一步地,该汽车后弹簧座安装结构还包括后横梁和截面为U形的横纵梁连接板,所述横纵梁连接板的一端与后纵梁固定连接,另一端套接于后横梁上并与后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侧连接板、桥式板的前端均搭接于横纵梁连接板上,并与横纵梁连接板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横纵梁连接板,可以将弹簧座的部分载荷分散及传递到后横梁处,增加了载荷分散路径,有利于降低弹簧座的载荷承受强度,避免局部区域载荷过大。
进一步地,所述横纵梁连接板通过端部的翻边与后纵梁焊接固定,翻边可以增大焊接面积,改善焊接质量,从而保证横纵梁连接板与后纵梁连接稳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75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