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GFRP锚杆拉伸过程细观力学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7300.3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0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延庆;刘增光;吴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黄雪兰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伸过程 裂纹扩展 细观力学 应力集中 纤维 损伤 数值计算结果 理论分析 受力规律 应力恢复 复合材料 分析 弱界面 元模型 断纤 加载 受力 脱粘 邻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GFRP锚杆拉伸过程细观力学分析方法,通过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考虑GFRP锚杆的细观损伤累积过程中,多种细观破坏模式所产生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以及界面作为复合材料所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损伤演化的作用,以及加载过程中缺陷的演变,完成GFRP锚杆拉伸过程中的裂纹扩展和纤维受力的细观力学理论分析。得出弱界面时和强界面时,裂纹在界面和基体上的扩展情况,应力集中情况,以及界面脱粘情况,已断纤维和邻近纤维的应力集中情况,应力恢复情况等。精确取得GFRP锚杆拉伸过程中裂纹扩展的各项有效数值,获得GFRP锚杆拉伸过程中裂纹扩展和纤维受力规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GFRP锚杆拉伸过程细观力学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简称GFRP 的理论研究,目前有两个重要的进展获得业界关注和普遍认可,一是细观力学的应用和发展, 二是界面相结构的提出和性能研究。GFRP的细观力学是根据各相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其相互 作用,从理论上建立并推导能够表征GFRP复合材料整体基本物理性能参数的方法和表达式。 对于GFRP而言,是把纤维和基体作为基本单元,并把它们分别看成是性质不同的均匀材料, 根据纤维排布方式和体积分数、纤维和基体各自的力学性能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界面 的作用)等条件,来分析复合材料的细观应力场、应变场,并预测复合材料的宏观有效性能。
GFRP锚杆在拉伸过程中的破坏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纤维断裂、纤维和基体之间的界 面破坏以及垂直于纤维轴向的基体开裂。针对存在上述三种破坏形式的细观力学模型,大部 分的文献的研究工作都局限在静态单一缺陷的情况,而忽略了加载过程中缺陷的演变。事实 证明,在GFRP锚杆的细观损伤累积过程中,多种细观破坏模式会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有 时还会相互转化。而且,界面作为复合材料所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损伤的演化有着非 同寻常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GFRP锚杆拉伸过程细观力学分析方法,在对GFRP锚杆拉伸 过程进行细观力学数值计算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了裂纹扩展和纤维受力规律。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GFRP锚杆拉伸过程细观力学分析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步骤1)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步骤1.1)几何模型建立,GFRP锚杆中,纤维相是等向长纤维,与杆体等长,且垂直于 锚杆横截面,均匀分布在整个锚杆杆体中;树脂基体为不饱和聚酯树脂;选取合适体积尺寸, 树脂基体中等间距地埋入多根单数量的高强玻璃纤维,纤维的直径与间距均相同;预设中间 一根玻璃纤维在中间位置断裂,建立有限元模型;
步骤1.2)设置材料属性,纤维和基体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都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假 定基体材料是均匀的,纤维也是均匀的,不考虑材料的非均匀性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步骤1.3)定义边界条件和载荷,只考虑单向拉伸,不考虑纤维的压缩和剪切破坏,模型 在受载时不发生转动;设纤维的轴向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垂直于纤维轴向向下为y轴的正 方向;模型左端固定,在右端施加平行于纤维轴向的载荷进行拉伸;假定纤维和基体的结合 良好,纤维和基体成为一个整体,在右端面纤维和基体的位移大小和方向相同;
步骤1.4)单元选择和网格划分,选用支持显式动力学分析所有非线性特性的显式结构薄 壳Shell 163单元,并选用该结构最快的Belytschko-Tsay算法,选映射网格,减少单元总数, 提高计算效率;
步骤1.5)材料模型,采用双线性随动材料模型BKIN,根据其提供的弹性模型、密度、 泊松比、屈服应力和切线模量参数进行设置,并采用如下命令流来定义纤维材料属性和失效 应变:
MP,DENS,1,24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73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