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均衡维护仪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7252.8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7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吕士军;王清扬;张振兴;谢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电果电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金迪 |
地址: | 22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模块 电池均衡 控制器 电池电压采集模块 电池均衡维护仪 电池组 电池管理单元 电源通断 无损 充电 电池 维护操作模块 电量转移 动力电池 拆装 过充 损伤 均衡 芯片 维护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均衡维护仪,包括电池组、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的维护操作模块、BMS电池管理单元、电源通断模块、电池电压采集模块和电池均衡充电模块,所述BMS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源通断模块、所述电池电压采集模块和所述电池均衡充电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组,所述电池均衡充电模块采用无损均充电路,所述无损均充电路用于在电池均衡充电模块启动后,过充的电池将多余的电量转移到没有充满的电池中,所述控制器采用TMS320F206芯片。本发明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快速、无拆装损伤的均衡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维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均衡维护仪。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地球环境,发展电动汽车日益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在工作一定时间后,电芯的一致性变差,造成电池部分能量难以发挥,而且部分电芯会处于长期过充过放状态,使其寿命缩短,导致整个电池系统寿命缩短。所以需要对电芯进行均衡维护,以维持电池系统的性能。
目前有三种实现均衡方式,一是采用BMS电池管理系统实现主动均衡;二是采用BMS电池管理系统实现被动均衡;三是打开电池箱利用均衡设备进行均衡。但是以上三种方式在目前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1)BMS电池管理系统的主动均衡由于其均衡电流较小(1A-2A),且价格较高,目前用户更多选择价格较为便宜的被动均衡。
(2)被动均衡虽然成本较主动均衡低,但均衡电流更小,在200mA以下,均衡效果不佳,且是采用损耗电池能量来达到均衡目的的,降低了电池能量的利用率。
(3)目前很多电池均衡保养均是打开电池箱利用均衡设备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采集线的接插件端口进行的,这种方式需拆卸电池箱,会对电池的很多部件造成损伤,且费时费力,给用户造成了很大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均衡维护仪,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快速、无拆装损伤的均衡维护。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均衡维护仪,包括电池组、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的维护操作模块、BMS电池管理单元、电源通断模块、电池电压采集模块和电池均衡充电模块,所述BMS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源通断模块、所述电池电压采集模块和所述电池均衡充电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组,所述电池均衡充电模块采用无损均充电路,所述无损均充电路用于在电池均衡充电模块启动后,过充的电池将多余的电量转移到没有充满的电池中,所述控制器采用TMS320F206芯片。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有通讯接口和显示器,所述通讯接口连接所述BMS电池管理单元。
优选的,所述电源通断模块,用于实时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充电指令,当该充电指令为外部充电电源充电指令或内部充电电源充电指令时,分别对应地将外部充电电源或者内部充电电源与所述电池组相连通而进行充电,并且当该充电指令为所述电池组整体充电切断指令时,实时切断外部充电电源或内部充电电源两者与所述电池组之间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均衡充电模块用于实时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充电指令,当该充电指令为单体电池均衡充电启动指令时,实时对所连接的一个单体电池进行均衡充电,反之,当该充电指令为单体电池均衡充电停止指令时,实时停止对所连接的一个单体电池进行充电。
优选的,所述通讯接口为串行接口,所述通讯接口与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的串行数据通信端口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维护仪采用无损均充电路,实现动态均衡,其效率高损失少,所有的电池电压都由均充模块全程监控,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快速、无拆装损伤的均衡维护;控制器采用TMS320F206芯片该芯片为32位定点处理芯片,运算速度快,使维护运行更精准可靠。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电果电控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电果电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72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