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到任意V2X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5901.0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2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1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任意 v2x 通信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一种车辆到任意V2X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服务器获取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包括地理位置信息与伪多播地址的映射关系;向身份合法的V2X终端发送所述映射关系,以使所述V2X终端根据当前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映射关系确定目标伪多播地址以及加入所述目标伪多播地址对应的多播组。通过采用本方案,能够在提高多播组安全性的前提下保证V2X终端加入合适的多播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到任意D2X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车联网通信领域,车联网用于车与任意(例如人、车、路、后台等)进行智能信息交换和共享,车联网主要包括车到车(vechicle to vechicle,V2V)通信、车到基础设施(vec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通信、车到网络(vechicle to network,V2N)通信、车到云端(vechicle to cloud,V2C)通信、车到人(vechicle to people,V2P)通信等车到任意(vechicle to X,V2X)通信的互联互通场景。例如在V2V通信中,车辆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周期性广播自身的状态信息,为减少V2V消息数量和提高V2V消息的范围时效性,现在主要采用多播技术实现高效的传播效率。具体来说,车辆在与其相邻的地理范围内,基于多播地址向V2V多播组发送周期的V2V消息,车辆要接收V2V消息则需要先加入V2V多播组。车辆加入V2V多播组时,需要向服务器注册,并将车辆自身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将与该位置信息匹配的多播地址返回给该车辆。之后,该车辆即可通过该多播地址向网关请求加入该多播地址对应的V2V多播组,进而后续能够在该V2V多播组内收发V2V消息。
可见,现有机制中,服务器在匹配多播地址时,是基于车辆的地理位置,而车辆的移动性较强,服务器需要随时识别车辆变化的地理位置,并向车辆反馈与地理位置相匹配的多播地址。可见,服务器无法快速地、准确地为车辆提供合适的多播地址,从而无法保证该车辆正常进行V2V通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到任意D2X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服务器向V2V通信中的车辆提供的多播地址的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到任意D2X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由服务器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包括地理位置信息与伪多播地址的映射关系;
向D2X终端发送所述映射关系,以使所述D2X终端根据当前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映射关系确定目标伪多播地址以及加入所述目标伪多播地址对应的多播组。
与现有机制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对初始映射关系中的多播地址进行加密伪装处理,得到一个伪装的映射关系,使得D2X终端无法感知到真实的多播地址,但依然能够根据自身的位置信息从所述映射关系中决策一个目标伪多播地址,并根据决策的目标伪多播地址加入多播组,且D2X终端无法在所加入的多播组内进行恶意传播。此外,对于同一地理区域部署的同一种D2X业务,服务器只需要存储一份位置信息与多播地址的初始映射关系,后续在针对不同的D2X终端分别对初始映射关系进行加密和下发即可,从而可以减少数据存储负荷。映射关系中的位置信息是预先根据蜂窝网络或GPS的经纬度划分的,不需要基于D2X终端动态向服务器更新D2X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服务器也不需要为D2X终端决策多播地址。而是由D2X终端根据自身的位置信息自行去决策多播地址,进而最终的多播地址的准确性较高,也减少服务器的运算负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映射关系,包括:
对初始映射关系中的初始多播地址加密,得到伪多播地址,以得到所述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映射关系中的伪多播地址根据以下项之一加密得到:
所述D2X终端的身份信息、第一时间戳和初始多播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59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