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讯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355578.7 | 申请日: | 2018-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1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荣海;郑欣;魏杰;杨迎春;郭新良;许宏伟;周静波;虞鸿江;焦宗寒;陈国坤;于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B10/11 | 分类号: | H04B10/11;H04K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触发信号 光电流信号 强电磁干扰环境 编码信号 触发电路 金属屏蔽 数字信号 通讯 低电平信号 高电平信号 光电探测器 解码器 发出X射线 控制X射线 触发开关 信号传输 解码 编码器 发射管 通信 申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讯方法及系统,该通讯方法应用于金属屏蔽空间内外或强电磁干扰环境中,包括:第一触发电路根据编码器产生的编码信号,生成第一触发信号;所述编码信号包括第一数字信号0和第一数字信号1;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包括第一高电平信号和第一低电平信号;触发开关获取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控制X射线发射管发出X射线;光电探测器获取所述X射线,并根据所述X射线生成光电流信号;第二触发电路获取所述光电流信号,并根据所述光电流信号生成第二触发信号;解码器获取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并解码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本申请实现了金属屏蔽空间内外以及强电磁干扰环境中的信号传输与通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号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讯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光通讯技术是一种以光波为传输媒质的通讯方式。光通讯技术采用可见光、微波、太赫兹等电磁波段实现通讯功能。
利用波长为1m至0.1mm,频率为0.3GHz至3THz的电磁波进行通讯的方式即为微波通讯。微波通讯的设备包括:天线、收发信机、调制器、多路复用设备、电源设备以及自动控制设备等。光纤通讯也是光通讯中的一种主要通讯方式。光纤通讯是利用光波作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将信息从一处传至另一处的通讯方式,被称之为“有线”光通讯。光纤通讯的设备主要由:光发送机、光接收机、光缆传输线路、光中继器和各种无源光器件构成。
上述光通讯技术中,可见光、微波、太赫兹等电磁波段不能穿透金属材料,用上述波段来实现金属屏蔽空间内外的通讯时,或在有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中,信号将被屏蔽或干扰,不能实现通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讯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通讯技术在金属屏蔽空间内外,或者强电磁干扰环境中无法实现通讯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讯方法,该通讯方法应用于金属屏蔽空间内外或强电磁干扰环境中,包括:
第一触发电路根据编码器产生的编码信号,生成第一触发信号;所述编码信号包括第一数字信号0和第一数字信号1;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包括第一高电平信号和第一低电平信号;
触发开关获取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控制X射线发射管发出X射线;
光电探测器获取所述X射线,并根据所述X射线生成光电流信号;
第二触发电路获取所述光电流信号,并根据所述光电流信号生成第二触发信号;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包括第二高电平信号和第二低电平信号;
解码器获取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并解码所述第二触发信号。
优选的,上述通讯方法中,所述第一触发电路根据编码器产生的编码信号,生成第一触发信号包括:
编码器将待传输信息转换为由第一数字信号0和第二数字信号1组成的编码信号;
当所述编码信号为第一数字信号0时,第一触发电路生成第一低电平信号;
当所述编码信号为第一数字信号1时,第一触发电路生成第一高电平信号。
优选的,上述通讯方法中,所述触发开关获取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控制X射线发射管发出X射线包括:
所述触发开关获取所述第一触发电路生成的所述第一触发信号;
判断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是否为第一高电平信号;
若是,则所述触发开关闭合,以使导通电路中的X射线发射管发射X射线;
若不是,则所述触发开关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55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