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含真丝面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5428.6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3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关晋平;匡小慧;陈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5/61 | 分类号: | D06M15/61;D06M11/56;D06M11/28;D06M11/13;D06M10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真丝面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含真丝面料的制备方法,首先采用多巴胺水溶液浸渍整理含真丝面料,再使用还原剂对其进行浸渍处理,最后采用金属化合物溶液对经还原剂处理的面料进行浸渍整理制得多功能含真丝面料,最终制得的多功能含真丝面料的LOI值≥29.1%,经15次水洗后LOI值≥26.3%,其UPF值≥10.79,其接触角≥128.5°。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含真丝面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将含真丝面料先经多巴胺改性后添加还原剂还原的方法,使得最终制得的多功能含真丝面料具有优良的阻燃、耐水洗、抗紫外及疏水性能,且制备原料环保易得,对设备要求低,具有极好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功能整理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含真丝面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真丝面料作为一种天然纤维,具有优异的舒适性、柔和的光泽和柔软的手感,并且具有吸湿透气和保健性等,享有“纤维皇后”的美称,被广泛用于如窗帘、灯饰等室内装饰用品。装饰材料通常要求具有阻燃、抗紫外及拒水的功能,因此,为了满足该领域对于多功能的需求,也需要对真丝面料进行阻燃、抗紫外或疏水等处理,以提高其附加值。
关于阻燃真丝面料、抗紫外真丝面料以及拒水真丝面料等这种仅具有单一功能真丝面料的制备技术的报导很多,但制备多功能真丝面料时,阻燃剂和拒水剂在复配时通常会产生作用的相消(董瑛,刘伟,李传梅,刘爱保.卫生防护服面料生产工艺[J].印染,2004(11):23-24.)造成化学品浪费,因此开发新技术,通过较少的化学改性步骤便可获得多功能真丝面料尤为重要。
专利CN102828408A公开了一种真丝面料的阻燃改性方法,通过含磷与含硅乙烯基单体复配接枝改性真丝织物,可获得同时具有阻燃拒水的真丝面料,极限氧指数达28.7%以上,接触角为106°(未处理真丝织物为0°)。
专利CN10332104A公开了一种以生物质来源的化学品为原料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得阻燃抗菌真丝面料的方法,正负离子完成10个交替沉积循环后,极限氧指数可达30.9%,该方法整理的真丝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但其并不具有拒水性能(沈家力,刘天尧,高扬,董永生,关晋平,孙道权,陈忠立.静电自组装法制备阻燃抗菌染色蚕丝织物[J].印染,2015,41(06):1-5.)。
专利CN106567255A公开了一种有色阻燃拒水真丝织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氟锆酸钾处理多巴胺改性的真丝织物,制备的真丝织物极限氧指数值达到28.2%,接触角为138°,具有一定拒水性能。
虽然上述方法制得产品的极限氧指数、拒水性能单一性能表现尚可,但其难以兼顾各项性能,同时其制得的织物的耐洗性能差,且不具有抗紫外能力。
因此,开发一种耐洗性能优良且兼具阻燃、抗紫外、拒水等多功能的含真丝面料极具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难以兼顾阻燃、抗紫外、拒水等多种性能且耐水洗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同时具有优良阻燃性能、耐水洗性能、抗紫外性能和疏水性能的多功能含真丝面料。本发明通过将含真丝面料先经多巴胺改性后添加还原剂还原的方法,使得最终制得的多功能含真丝面料的阻燃性能进一步提高,并使其具有抗紫外性能及一定的拒水功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含真丝面料的制备方法,首先采用多巴胺水溶液浸渍整理含真丝面料,再使用还原剂对其进行浸渍处理,最后采用金属化合物溶液对经还原剂处理的面料进行浸渍整理制得多功能含真丝面料;多巴胺的特点就是可以粘附于任何基材。
所述多功能含真丝面料的LOI值≥29.1%,根据AATCC 124-2006中样品手洗标准,经15次水洗后LOI值≥26.3%,具有一定的耐水洗性,其UPF值≥10.79,其接触角≥128.5°,具有一定的疏水性能和抗紫外性能。本发明一方面实现了阻燃性能、抗紫外性能和疏水性能的良好兼顾,另一方面还赋予了面料一定耐水洗性能。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54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抗静电无纺布
- 下一篇:改进型反渗透过滤膜基布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