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组充电方法、装置和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5269.X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9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鲍芳斌;魏志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彭琼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流 电池组 电池组充电 调高 电芯单体 充电 充放电容量 充电电流 充电停止 检测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组充电方法、装置和设备。该充电方法包括:检测电池组的最高电芯单体电压;若最高电芯单体电压达到初始限流电压,则调低电池组的限流值并调高电池组的限流电压;若最高电芯单体电压达到调高后的充电限流电压,则继续调低电池组的限流值并调高电池组的限流电压,直到新的调低后的限流值达到最小限流值时,或者,直到新的调高后的限流电压达到充电停止电压时,停止对电池组充电。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能够控制电池组充电末期的充电电流,提高电池组的充放电容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充电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逐渐消耗,电力能源例如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新能源市场上备受欢迎,由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大型储能系统的电芯容量比较大,为缩短充放电时间,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策略为:充电时以较大的电流持续充电,直到单体最高电压达到停止充电电压时停止充电。
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对于电池而言,充电电流较大会导致电池系统的线压降和极化电压也较大,而线压降或者极化电压较大,会使得充电末期采集到的电池单体电压比电芯的实际电压高很多,容易导致电池停止充电时,实际的电芯电压并没有达到停止充电电压,也就是说电池并没有真正充满,使得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充电方法、装置和设备,能够控制充电末期的充电电流,避免发生充电电流较大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电池组的充放电容量。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充电方法,电池组由至少两个电芯单体串联和/或并联组成,该电池组充电方法包括:
检测电池组的最高电芯单体电压;
若最高电芯单体电压达到初始限流电压,则调低电池组的限流值并调高电池组的限流电压;
若最高电芯单体电压达到调高后的充电限流电压,则继续调低电池组的限流值并调高电池组的限流电压,直到新的调低后的限流值达到最小限流值时,或者,直到新的调高后的限流电压达到充电停止电压时,停止对电池组充电。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调低电池组的限流值,包括:将电池组的当前限流值乘以预定因子,得到调低后的限流值,预定因子大于0且小于1。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调高电池组的限流电压,包括:将电池组的当前限流电压增加预定值,得到调高后的限流电压,预定值大于0。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停止对电池组充电之后,该电池组充电方法还包括:判断最高电芯单体电压是否小于预设的充电恢复电压;若最高电芯单体电压小于充电恢复电压,则将当前限流值恢复为最小限流值,以恢复对电池组充电。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停止对电池组充电之后,该电池组充电方法还包括:判断最高电芯单体电压是否小于预设的充电恢复电压;若最高电芯单体电压未小于充电恢复电压,则判断电池组是否处于放电状态,且持续放电时长已达到第一预定时长;若电池组处于放电状态,且持续放电时长已达到第一预定时长,则将当前限流值恢复为最小限流值,以恢复对电池组充电。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停止对电池组充电之后,该电池组充电方法还包括:检测电池组的最低电芯单体电压;判断最低电芯单体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的放电恢复电压;若最低电芯单体电压大于放电恢复电压,则将当前限流值恢复为最小限流值,以恢复对电池组放电。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电池组充电方法还包括:判断电池组的最低电芯单体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的放电恢复电压;若最低电芯单体电压未大于放电恢复电压,则判断电池组是否处于充电状态,且持续充电时长已达到第二预定时长;若电池组处于充电状态,且持续充电时长已达到第二预定时长,则将当前限流值恢复为最小限流值,以恢复电池组放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52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