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眼球追踪和触觉交互的防疲劳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4390.0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0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宁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3/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觉交互 眼球 追踪模块 处理器 防疲劳 驾驶员疲劳 追踪 提示 报警提示模块 数据读取判断 发送控制 特征判断 传统的 发送 增设 驾驶 恢复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眼球追踪和触觉交互的防疲劳系统,包括眼球追踪模块,还包括与眼球追踪模块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上还连接有触觉交互模块;本方案通过在现有的车载眼球追踪防疲劳系统上增设触觉交互模块,在处理器根据眼球追踪模块发送的眼球特征判断驾驶员疲劳驾驶时,发送控制信号到触觉交互模块,触觉交互模块对驾驶员进行提示,处理器保持对眼球追踪模块的数据读取判断驾驶员是否恢复。本发明的优点是:在驾驶员疲劳时触觉交互模块直接对驾驶员进行提示;还包括传统的报警提示模块,可靠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驾驶系统,具体涉及基于眼球追踪和触觉交互的防疲劳系统。
背景技术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引起疲劳驾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驾驶人的疲劳主要是神经和感觉器官的疲劳,以及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血液循环不畅所引起的肢体疲劳。驾驶人长时间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动作受到一定限制,注意力高度集中,忙于判断车外刺激信息,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从而出现眼睛模糊、腰酸背痛、反应迟钝、驾驶不灵活等驾驶疲劳现象。形成疲劳的顺序是:眼睛,颈部、肩部、腰部,主要是眼睛和身体的疲劳还有大脑的疲劳这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眼球追踪技术是一项科学应用技术,一是根据眼球和眼球周边的特征变化进行跟踪,二是根据虹膜角度变化进行跟踪,三是主动投射红外线等光束到虹膜来提取特征。眼球追踪技术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广泛运用于实验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
现有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已经比较完善了,但是少有在检测到驾驶员疲劳驾驶后能对驾驶员进行有效的提示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已经比较完善了,但是少有在检测到驾驶员疲劳驾驶后能对驾驶员进行有效的提示的系统,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眼球追踪和触觉交互的防疲劳系统,解决现有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已经比较完善了,但是少有在检测到驾驶员疲劳驾驶后能对驾驶员进行有效的提示的系统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眼球追踪和触觉交互的防疲劳系统,包括眼球追踪模块,还包括与眼球追踪模块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上还连接有触觉交互模块;
眼球追踪模块:捕捉人眼的细微变化,提取这些变化的特征作为眼球特征发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接收眼球追踪模块发送的眼球特征处理后发送控制信号到触觉交互模块;
触觉交互模块:接收处理器发送的控制信号,根据处理器发送的控制信号进行动作。本方案通过在现有的车载眼球追踪防疲劳系统上增设触觉交互模块,在处理器根据眼球追踪模块发送的眼球特征判断驾驶员疲劳驾驶时,发送控制信号到触觉交互模块,触觉交互模块对驾驶员进行提示,处理器保持对眼球追踪模块的数据读取判断驾驶员是否恢复。
所述触觉交互模块包括震动装置和制冷装置。
所述触觉交互模块还包括延时器。在触觉交互模块接收到处理器的控制信号后,可以通过延时模块控制制冷装置先开启一段时间后再开启震动装置,避免突如其来的震动对驾驶员造成惊吓。
所述处理器上还连接有车辆行驶模块。在系统启动后监控车辆的行驶状况并发送给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上还连接有通信模块。辅助处理器与外界进行通信,将驾驶员已经处于疲劳状态的信息发送出去。
所述处理器上还连接有报警提示模块。在处理器根据眼球追踪模块发送的眼球特征判断驾驶员疲劳驾驶时,发送报警信号到报警提示模块,报警提示模块辅助触觉交互模块对驾驶员进行提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宁,未经王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43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