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脉输液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3244.6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7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58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 33257 | 代理人: | 吴新鹏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输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脉输液港,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中央静脉导管、穿刺座、外接输液套件,穿刺座包括有座体、硅胶穿刺隔、储液腔、连接管,座体的横截面成半圆角矩形结构设置,储液腔内设置有密封弹片,密封弹片于非受力状态下始终保持与硅胶穿刺隔的内侧面抵触贴合,而在无损伤针穿刺硅胶穿刺隔的过程中,无损伤针能够通过推送密封弹片绕其与座体固定连接的一侧进行翻转直至与储液腔导通;连接管包括有输液咀、卡箍套,卡箍套由若干弹性片围成圆筒状结构设置,输液咀插接入中央静脉导管内的过程中,弹性片通过形变间隙向外扩张直至卡箍套卡箍在中央静脉导管的外侧壁上。该输液港能够有效避免中央静脉导管与穿刺座脱离,且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静脉输液港。
背景技术
目前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较新的输液管路技术,是一种完全植入的、埋植于人体内的闭合输液系统,它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血管通道。该系统包括一条中央静脉导管,导管头端连接一种装置称为穿刺座。利用小手术方法将导管经皮下穿刺置于人体大静脉中,如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导管的末端到达上腔静脉;部分导管埋藏在皮下组织,将另一端的穿刺座留置在胸壁皮下组织中并缝合固定,手术后皮肤外观只看到一个小的缝合伤口,愈合拆线后病人体表可触摸到一突起。
由于中央静脉导管和穿刺座植入体内在原则上是可使用十年以上甚至更久的,而穿刺穿刺座的过程中穿刺点多落在穿刺座的中间部位,致使硅胶穿刺隔容易破裂,不利于硅胶穿刺隔的长时间使用,此外中央静脉导管与穿刺座之间的连接不牢靠,脱管情况偶有发生,上述两种情况一旦发生均会造成输液港功能丧失,将造成病人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身体痛苦和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脉输液港,该输液港能够有效避免中央静脉导管与穿刺座脱离,且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静脉输液港,包括有中央静脉导管、和连接于中央静脉导管一端的穿刺座、以及能够与穿刺座插接的外接输液套件,所述穿刺座包括有上端开口的座体、和覆盖于座体上端开口处的硅胶穿刺隔、以及位于座体内与上端开口导通的储液腔,所述穿刺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中央静脉导管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储液腔导通;所述外接输液套件包括有输液管、和连接于输液管一端的无损伤针、以及固定在无损伤针上的固定蝶翼;
所述座体的横截面成半圆角矩形结构设置,所述座体的长度尺寸大于其宽度尺寸,所述储液腔内设置有避免血液外溢的密封弹片,所述密封弹片的一侧边与座体长度方向的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弹片的另一侧边与座体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边抵接;密封弹片于非受力状态下始终保持与硅胶穿刺隔的内侧面抵触贴合,而在无损伤针穿刺硅胶穿刺隔的过程中,无损伤针能够通过推送密封弹片绕其与座体固定连接的一侧进行翻转直至与储液腔导通;
所述连接管包括有用于插接入中央静脉导管内的输液咀、和用于卡箍在中央静脉导管外侧的卡箍套,所述输液咀和卡箍套同轴设置,所述卡箍套由若干弹性金属制成的弹性片围成圆筒状结构设置,相邻两片弹性片之间留有能够供卡箍套径向收放的形变间隙,所述弹性片的一端与座体固定连接,弹性片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与输液咀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输液咀插接入中央静脉导管内的过程中,弹性片通过形变间隙向外扩张直至卡箍套卡箍在中央静脉导管的外侧壁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央静脉导管的外侧壁上凸设有用于与弹性片扣接的卡扣块,所述弹性片上设置有用于供卡扣块嵌入的卡扣槽,所述卡扣槽贯穿弹性片的厚度方向,中央静脉导管插接入卡箍套内到位后卡扣块嵌入卡扣槽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扣槽沿弹性片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输液港还包括有用于通过磁力吸引固定住穿刺座的磁引固定套件,所述磁引固定套件包括有磁铁和用于将磁铁固定在患者躯体上的捆绑带,所述座体至少长度方向的两端由可被磁铁吸引的金属制成,所述座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钛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32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