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高通量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2778.7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4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骆鹏杰;李敬光;赵云峰;陈霞;蒋双勤;王华丽;刘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王赛 |
地址: | 10002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酶标抗体 胎牛血清 浓缩液 封闭溶液 黄曲霉毒素 酶联免疫试剂盒 蛋白稳定剂 脱脂奶粉 高通量 牛奶 底物显色液 包被抗原 酶标板 酶标物 试剂盒 稀释液 检测 包被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高通量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所述试剂盒包括封闭溶液、酶标抗体浓缩液、酶标物稀释液、包被有包被抗原的酶标板和底物显色液;所述封闭溶液包括:胎牛血清、脱脂奶粉、蛋白稳定剂,其中,每1000mL所述封闭溶液含有所述胎牛血清32.0~48.0mL、所述脱脂奶粉7.2~10.8g、所述蛋白稳定剂2.4~3.6g;所述酶标抗体浓缩液包括酶标抗体,所述酶标抗体浓缩液还包括胎牛血清和Proclin300,其中,每1000mL所述酶标抗体浓缩液含有所述胎牛血清50~100mL、所述Proclin300 100~400μL。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高通量酶联免疫试剂盒及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M是一组结构相关的毒性化合物,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M1和M2两种。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其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检测黄曲霉素素M1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生物学检测法。包括种子发芽试验、呕吐试验等,不利于快速检测,已很少采用。
二、理化检测法。包括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TLC法虽然简便,但是灵敏度差;HPLC法虽然灵敏度高,但是样品处理烦琐、操作复杂、仪器昂贵,并且标准品耗用较大,检测成本高。
三、免疫化学检测法。如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方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ELISA法特别适宜大批样品集中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适合现场单个或少数样品即时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是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形成固相的抗原或抗体,即免疫吸附剂。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体或抗原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通过加入与酶可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来判断所检物质的含量,然而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原理所制作的试剂盒不易长期保存,产品稳定性差,并且应用于黄曲霉毒素M1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中的非特异性吸附仍较高、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试剂盒不易长期保存,并且应用于黄曲霉毒素M1的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中的非特异性吸附仍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高通量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高通量酶联免疫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封闭溶液、酶标抗体浓缩液、酶标物稀释液、包被有包被抗原的酶标板和底物显色液,所述封闭溶液包括:胎牛血清、脱脂奶粉、蛋白稳定剂,其中,每1000mL所述封闭溶液含有所述胎牛血清32.0~48.0mL、所述脱脂奶粉7.2~10.8g、所述蛋白稳定剂2.4~3.6g。
所述酶标抗体浓缩液包括酶标抗体,所述酶标抗体浓缩液还包括胎牛血清和Proclin300,其中,每1000mL所述酶标抗体浓缩液含有所述胎牛血清50~100mL、所述Proclin300 100~400μ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溶液中的蛋白稳定剂为AEP-HBC。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1000mL所述封闭溶液还含有:
蔗糖 12.0~18.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未经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27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检测微生物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