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2065.0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4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吴辰晔;姚期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巅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9 | 代理人: | 王再朝;高磊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器 控制 方法 控制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应用在包含本地节点及至少一个电网节点构成的分布式配电网中,控制方法包括:预获取有基于配电网结构而确定的电网节点的节点信息和本地节点与电网节点之间线路相关的线路参数;在前一控制周期,根据节点信息获取来自电网节点的第一参数,和基于本地节点所计量的电参数所确定的第二参数;在当前控制周期基于第一和第二参数确定逆变器的目标供电信息;基于目标供电信息、线路参数、和在当前控制周期所检测的耗电信息,控制逆变器以调整本地节点的入网电压,以及在当前控制周期基于本地节点所计量的本地节点的电参数更新第二参数;重复上述各步骤直至本地节点所计量的电参数满足配电网在本地节点的供电优化条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和逆变器等部件将所产生的电能接入用户的供电线路,由此实现光伏发电装置为用户的用电系统进行电能补偿。
随着光伏发电装置成本的递降,光伏发电装置逐渐成为个人住户、厂区、商务园区等用户的选择。光伏发电装置接入用户的供电线路本质上改变了用户的用电系统的供电来源,即供电线路不仅与配电网相连,也与光伏发电装置相连。当用电系统的用电量大于光伏发电装置的供电量时,用电系统仍需要从配电网获取电能以维持用电需量,此时,光伏发电装置在对配电网无影响的前提下对用电系统进行了电能补偿;当用电系统的用电量小于等于光伏发电装置的供电量时,光伏发电装置所产生的多余电能将通过供电线路进入配电网,这使得用户所接入的配电网的电压整体升高,对于配电网来说,一方面,光伏发电装置的电能注入造成了整个配电网的电压波动,这不仅不利于配电网的全网电压稳定,也不利于配电网中各用户的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光伏发电装置将电能注入配电网也可减轻配电网的供电压力,具有节能效果。因此,对用户侧安装的光伏发电装置提供给供电线路的电能进行调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包含供电系统的配电网无法统一协调各节点供电系统的供电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应用在包含本地节点及至少一个电网节点构成的分布式配电网中,其中,所述逆变器配置在所述本地节点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获取有基于所述分布式配电网中各节点间通信连接关系而确定的至少一个电网节点的节点信息和与所述本地节点和电网节点之间至少一个线路相关的线路参数;根据所述节点信息获取在前一控制周期来自电网节点的第一参数,以及提取在前一控制周期基于所述本地节点所计量的电参数所确定的第二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确定在当前控制周期所述逆变器的目标供电信息;基于所述目标供电信息、所述线路参数、和在当前控制周期所检测的耗电信息,控制所述逆变器以调整所述本地节点的入网电压,以及在当前控制周期基于所述本地节点所计量的所述本地节点的电参数更新所述第二参数;重复上述各步骤直至所述本地节点所计量的电参数满足所述分布式配电网在本地节点的供电优化条件。
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本地节点与至少一个电网节点基于全通信网络结构通信连接;所述节点信息包括:各所述电网节点分别与所述本地节点在配电网中所共用的节点支路上的各电网节点。
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参数包括:与所述电网节点在所述配电网的供电路径相关的电压约束因数、和按照所述全通信网络结构进行通信的各电网络节点中根节点的电压;所述第二参数包括:所计量的电参数、基于所计量的电参数和线路参数计算而得的与逆变器所产出的电能相关的参数、和根据所计量电压的梯度而确定的电压约束因数;所述线路参数包括:所述节点信息中各节点支路的线路阻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20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