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质增碳剂控制铸件冷凝顺序防缩孔缩松的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351664.0 | 申请日: | 2018-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5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 发明(设计)人: | 任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冠峰铸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C1/22 | 分类号: | B22C1/22;B22D2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质 增碳剂 缩松 铸件 铸件热节部位 冷却材料 冷凝 防缩 铸造 铸件表面光洁度 细片状珠光体 吸热 灰铸铁铸件 耐磨性 调配混合 固化成型 金相组织 树脂高温 迅速冷却 铸件形状 铸件硬度 溃散 掉落 翻箱 共晶 砂型 缩孔 成型 筛选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质增碳剂控制铸件冷凝顺序防缩孔缩松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石墨质增碳剂的筛选;S2:石墨质增碳剂的调配混合;S3:石墨质增碳剂的固化成型;使用石墨质增碳剂做冷却材料时短时间内吸热多而快,使铸件热节部位迅速冷却,不但解决了铸件热节部位的缩孔、缩松问题,还使灰铸铁铸件金相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达98%以上,共晶团数可达450‑550个/cm‑2,铸件硬度可提高20‑50HB,同时还避免了铸件产生白口和气孔等铸造缺陷,提高了铸件表面光洁度和耐磨性;无论铸件形状多么复杂,都可根据需要随时成型;同时铸造用树脂高温后易溃散,冷却材料的清理特别容易;砂型翻箱时不易掉落和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质增碳剂控制铸件冷凝顺序防缩孔缩松的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冷铁配合冒口或单独使用防止铸件热节处形成缩孔、缩松缺陷是铸造上经常采取的工艺措施,传统基本上都是采用金属材质的冷铁,但金属冷铁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冷铁处白口和批量冷铁气孔;如果热节处形状复杂或是内腔狭小设置冷铁更是不易;另外金属冷铁比重较大,造型时冷铁容易掉落,尤其是潮模砂造型,冷铁更容易掉落。
如中国专利201710268722.9公开了一种能够消除缩孔和缩松的轻型卡钳体铸件的生产方法,调节铁液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C 3.7-3.9%,Si 1.9-2.1%,Mn 0.2-0.4%,S≤0.02%,P≤0.02%,余量为Fe;本发明通过添加石墨化增碳剂以增加铁水中的碳含量,减少硅铁的加入量来降低铁水中硅含量,采用强孕育剂二次孕育,快速浇注避免孕育衰退,铁水中碳高硅低,且磷的含量也控制较低,保证了铁水较好的流动性,铸造性能优良,铁水膨胀小,强孕育剂促进石墨化,自补缩性好,整体补缩效果好,在减轻卡钳体铸件重量的同时,能够避免铸件热节部位出现缩孔和缩松,降低了铸件的报废率和成产成本。
上述专利中在针对轻型卡钳体铸件采用与本发明类似的石墨化增碳剂以增加铁水中的碳含量,此方法采用的是溶入混合在在铁水中的方法,针对整体的铸件进行成份的改变,使用范围小;针对同一铸件壁厚相差悬殊或热节大,此配方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石墨质增碳剂控制铸件冷凝顺序防缩孔缩松的工艺,用石墨质增碳剂作激冷材料代替金属冷却材料,能较好地解决铸钢、铸铁、铸铜、铸铝等铸件的缩孔、缩松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灰铁铸件因使用金属冷铁不当产生的白口、气孔等铸造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石墨质增碳剂控制铸件冷凝顺序防缩孔缩松的工艺,其创新点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石墨质增碳剂的筛选:把原料石墨质增碳剂通过粉碎机粉碎,再用筛网过筛,收取沙粒状颗粒;
S2:石墨质增碳剂的调配混合:同时取两份等份的沙粒状石墨质增碳剂,一份加入3%-4%的造型用树脂,混合并搅拌均匀,另一份加入1.2%-2%的与造型用树脂配套的固化剂,混合并搅拌均匀;根据需要的用量,两份混合料各取同等的重量份进行再次混合;
S3:石墨质增碳剂的固化成型:把最终混合好的混合料放到需要冷却的铸件的相应模具处并捣实,固化5-7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S1的筛网是30-150目。
进一步的,所述的原料石墨质增碳剂的粒度在3-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沙粒状的石墨质增碳剂的粒度在0.09-0.5mm之间。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冠峰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冠峰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16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