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临降水预报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1448.6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5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甄二丽;李方星;刘光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心中有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95 | 分类号: | G01S13/95;G01S7/41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梁香美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水 预报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临降水预报方法与装置,涉及气象学天气预报技术领域,该短临降水预报方法包括:获取T时刻的组合反射率因子数据以及T+t时间内的无辐散层流场数据;将该无辐散层流场数据插值到该组合反射率因子坐标系中得到插值流场数据;根据该插值流场数据和该组合反射率因子数据外推获得T+t时间内的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数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短临降水预报方法与装置,可以提高降水预测命中率,降低误报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象学天气预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短临降水预报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短临天气预报指0-3小时的天气预报,特别是0-3小时的降水预报。目前进行短临降水预报的客观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数值天气模式预报方法。虽然目前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分辨率和精度都已经很高,特别是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预报的中短期流场和形势场的精度已经很高,但由于数值天气模式都存在spin-up问题,利用数值天气模式预报的短临降水误差很大。
第二种是天气雷达回波图外推法。天气雷达是监测强对流天气和估测降水的主要工具。根据天气雷达测量到的回波强度的格点数据,可以定量预测短时临近时间段内(3小时内)的降水天气。其中,主流的预测方法是将回波强度格点数据视为灰度图像,基于计算视觉领域中的光流法,计算雷达回波图的光流场并进行外推,然后将回波强度值转换为降水强度,最终得到临近时间段内的降水预测。传统的光流法基于亮度恒定的假设,适用于无遮挡且像素点进行连续小幅运动的场景。由于相邻时刻的雷达回波变换复杂,例如:回波运动为非刚性变形运动、存在突然出现或消散的回波等,观测回波问题造成传统光流法计算的流场误差较大。由于光流法固有的缺陷,传统光流法无法估计没有雷达回波的区域的流场,也不能估计预报时刻的流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临降水预报方法与装置,通过利用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的高精度流场,代替传统光流法中利用雷达图像计算的流场来预测短临降水,提高了降水预测命中率,降低了误报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短临降水预报方法,包括:获取T时刻的组合反射率因子数据以及T+t时间内的无辐散层流场数据;将该无辐散层流场数据插值到该组合反射率因子数据所在的坐标系中得到插值流场数据;根据该插值流场数据和该组合反射率因子数据外推获得T+t时间内的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该无辐散层流场数据为根据数值天气预报方法获得的流场数据;该组合反射率因子数据为根据天气雷达测量到的组合反射率因子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将该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数据转换为降水强度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将该天气雷达组合发射率因子数据转换为降水强度数据的公式为:式中,R为降水强度,dBZ为组合反射率,c1和c2为常量。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将该无辐散层流场数据插值到该组合反射率因子数据坐标系中得到插值流场数据的步骤,包括:采用双线性插值方式将该无辐散层流场数据插值到该组合反射率因子数据的二维格点空间,得到插值流场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上述根据该插值流场数据和该组合反射率因子数据外推获得T时刻起时间t内任意时刻的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数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对该组合反射率因子数据进行滤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对该组合反射率因子数据进行滤波的步骤,包括:采用二维滑动平均法对该组合反射率因子数据进行滤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心中有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心中有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14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