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准站远程监控方法及系统、基准站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1014.6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7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仲南;谢锡贤;张庆龙;李海良;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W4/14;H04W2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郭佳利;郭裕彬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准站子系统 基准站 接收机 报警信息 端子系统 短信服务 命令信息 远程监控 短信包 命令执行状态 远程监控功能 操作命令 电脑软件 网络问题 传统的 对端 手机 优选 解析 发送 修复 网络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短信服务的基准站远程监控方法及系统、基准站子系统,基准站子系统接收来自基准站管理员端子系统的命令信息,解析命令信息并执行;以及将命令执行状态信息和/或报警信息组合成短信包,将短信包发送到基准站管理员端子系统。本发明能够运用手机及其短信服务功能来取代较为传统的电脑软件及其TCP/IP连接功能,来实现对基准站子系统,如接收机的远程监控功能。优选的,当接收机的报警信息或者管理员的操作命令因为网络问题而不能及时发出时,相关的信息和命令并不会丢失,而是一直维持发送中的状态,等待网络修复完好后将第一时间传达到对端,避免人为的等候和操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间大地测量的技术领域,以及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型接收机日常监控和维护服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短信服务的基准站远程监控方法及系统、基准站子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基准站接收机的数据的重要性,管理员需要对基准站接收机进行相关维护及状态监控,必须通过有线网络的方式进行访问,此方法不仅大大降低维护的方便性,也限制了接收机的维护方式。而且当遇到有线网络中断,服务器死机或机房供电出现问题时,管理员将无法监控基准站接收机的状态。
基准站远程监控技术是指接收机在运行过程中主动向服务器或者管理员发送系统的状态信息和报警信息,同时服务器和管理员也可以主动向接收机发送实时操作命令,对接收机进行实时远程监控的一种方法。
目前为了实现对基准站接收机的远程实时监控,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利用接收机内置的GSM模块的上网功能,通过GPRS拨号连接公网的方式,并使用TCP/IP协议,与远程服务器建立一条基于TCP协议的传输通道。而在服务器上,有一个专门的远程监控软件,用来对这些基站接收机进行集中地管理监控,具体的实现方式如下:
(一)部署远程监控软件
首先在服务器上安装部署地基增强系统专用的远程监控软件,并设置对应的服务器监听端口,确保所设置端口可用且能被外网设备连接。
(二)建立远程连接
通过有线网络方式,连接到基准站接收机的设置页面中,新建一条远程监控的连接,将服务器软件的IP地址及所监听的端口配置到该连接中,使基准站接收机与服务器之间构建出一条标准TCP Client到TCP Server的连接。
(三)进行实时监控
经过上述步骤,基准站将主动连接到远程监控软件上,此时可通过软件实时查看各基准站接收机的状态信息,并能通过相关命令,远程对接收机进行重启,复位,注册等操作,从而减少到现场维护所产生的不必要的麻烦。
现有技术的缺点及原因:
1.部署复杂,灵活性低:现有的远程监控系统,需要在服务器上部署专门的远程监控软件和开通专门的监听端口,针对性强,造成可移植性差,且部署软件需要依赖有线网络及专门的服务器,可复用性差,便携性差。
2.操作方式不友善:当基准站接收机连接上远程监控软件后,管理员需现场到服务器上或者通过其他桌面端的远程控制系统远程访问服务器来对接收机进行实时监控,给管理员带来许多不便。且当管理人员不止一个但服务器只有一台时,同时只能有一个管理员能实时查看状态,操作极不友善。
3.实时性不够:因为管理员需要登录到软件上才能查看基准站接收机的状态信息,当管理员离开服务器时,接收机的实时状态管理员将无法得到,现有的技术是在此基础上,软件将实时对连接的接收机进行自动监控,当出现问题时,服务器再通过外部的短信猫工具,向管理员发送报警信息。此方法实现途径过于冗余,在部署成本和维护成本上都不符合基准站管理员的实际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10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