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坦布苏病毒E蛋白B细胞表位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0513.3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69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冬敏;韩凯凯;黄欣梅;章丽娇;杨婧;刘宇卓;刘青涛;李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K14/18 | 分类号: | C07K14/18;C12N15/40;C12N1/21;A61K39/12;A61P31/14;G01N33/569;C12R1/19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傅婷婷;徐冬涛 |
地址: | 2100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坦布苏 病毒 蛋白 细胞 及其 编码 基因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坦布苏病毒E蛋白B细胞表位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一种坦布苏病毒E蛋白B细胞表位,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坦布苏病毒E蛋白B细胞表位在制备坦布苏病毒疫苗中的应用。本发明用大肠杆菌表达的上述表位蛋白免疫雏鸭,可在雏鸭体内诱导产生高水平特异性抗体,该抗体对坦布苏病毒具有中和作用,并保护宿主免受病毒攻击。B细胞表位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非全病毒抗原,安全性好,不含无关杂蛋白。此外,还可与其他类型的表位共同构建新型多表位疫苗。因此,B细胞表位具有良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坦布苏病毒E蛋白B细胞表位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背景技术
2010年4月以来,福建、河北、浙江、山东、江苏、北京等省市的鸭鹅陆续暴发了一种以食欲急剧减退、产蛋量骤降为主要特征的新发疫病。病例剖检病变主要见于卵巢,表现为卵泡出血、萎缩、变性及瘢痕化,部分出现脑膜出血,群内发病率几乎100%,死亡率为5%-28%,给鸭鹅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研究者通过病原分离和系统的实验室诊断,确定该病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感染引起。坦布苏病毒暴发以来已连年在我国多省大面积流行,并且感染的宿主谱还在不断扩大,蛋鸭、种鸭、雏鸭、蛋鹅、种鹅及蛋鸡等均出现了坦布苏病毒感染的病例报道,已成为危害我国鸭鹅养殖业的重要疫病之一。
囊膜蛋白(E蛋白)是坦布苏病毒主要的结构蛋白,在病毒吸附、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以及病毒组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E蛋白也是黄病毒主要的抗原成分,含有多种抗原表位,可通过诱发中和抗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
作为一种新发疫病,坦布苏病毒病发病急,传播迅速,临床上较难控制。坦布苏病毒感染后能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而E蛋白则是主要的保护性抗原,含有多个抗原表位,可通过诱发中和抗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E蛋白在病毒的特异性诊断、抗病毒药物设计及疫苗研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E 蛋白抗原表位的筛选和鉴定对坦布苏病毒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坦布苏病毒E蛋白B 细胞表位及其编码基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坦布苏病毒E蛋白B细胞表位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坦布苏病毒E蛋白B细胞表位,其氨基酸序列为 301-TYPMCSNTFSLVKNPTDTGHGTVVVELSY-329(SEQ ID NO.1)。
编码本发明所述的坦布苏病毒E蛋白B细胞表位的基因。
所述的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含有本发明所述的坦布苏病毒E蛋白B细胞表位编码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
含有本发明所述的坦布苏病毒E蛋白B细胞表位编码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
本发明所述的坦布苏病毒E蛋白B细胞表位在制备坦布苏病毒疫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坦布苏病毒E蛋白B细胞表位在制备坦布苏病毒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坦布苏病毒E蛋白B细胞表位编码基因在制备坦布苏病毒疫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坦布苏病毒E蛋白B细胞表位编码基因在制备坦布苏病毒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制备本发明所述B细胞表位的方法,通过人工直接合成或通过体外表达获得。例如通过含有在适当的转录启动子控制下的编码所需肽的重组核酸分子的微生物表达肽,以及从所属微生物收集所需肽。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05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亮丙瑞林的固液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有叶绿体转运肽的基因序列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