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子产品建模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0394.1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5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创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合智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5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工智能 电子产品 建模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子产品建模系统及方法,包括接收样本模型并仿真运行所述样本模型,以生成仿真运行结果,而后分析所述样本模型及其仿真运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据以生成分析结果,以供后续可依据所生成的分析结果自动建立符合待建模的指标参数的电子产品模型,借此,本申请可使得电子产品模型的建立更为快速且高效,以及可以提高电子产品建模的鲁棒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产品建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子产品建模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是以电能为工作基础的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防、科技、民生、工业、农业等技术领域。但是,针对自动搭建电子产品模型的相关技术却鲜有研究。
现有的电子产品模型设计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电子产品的建模作业使用的是众所周知的计算机仿真设计工具。然而,典型的产品设计流程是零散的,并且均是通过手动执行来实现的。其次,当前的电子产品建模过程主要包括接收产品外形及设计要求,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设计工具中建立模型,调整模型等步骤,在所执行的每个步骤过程中,会生成高度相关的数据。然而,目前并没有一个系统和方法能够自动学习模型设计中所产生的相关数据。
再者,由于电子产品的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设计门槛,因此,对于设计经验较少或者几乎没有设计经验的设计师来说,常会发生因受限于设计经验不足而导致难以展开电路设计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模效率高且更具稳健性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子产品建模系统及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子产品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样本模型;感知模块,用于仿真运行所述样本模型,以生成仿真运行结果;认知模块,用于分析所述样本模型及其所述仿真运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据以生成分析结果;以及建模模块,用于提供输入待建模的指标参数,并依据所述分析结果执行建模操作,以自动建立符合所述待建模的指标参数的电子产品模型。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不同类型的样本模型,且所述建模模块还包括融合单元,用于当分析所输入的所述待建模的指标参数来自不同类型的所述样本模型时,分别从各所述样本模型中提取符合所述待建模的指标参数的部分模型,并融合所提取的所述部分模型,以建立所述电子产品模型。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待建模的指标参数包括产品性能指标参数、运行环境指标参数及规格指标参数,所述认知模块还包括根据所分析的所述样本模型及其所述仿真运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所述样本模型中各电子元件的性能参数、运行环境参数及规格参数。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建模模块还包括依据所述分析结果生成建模规则,并基于所述建模规则建立所述电子产品模型。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优化模块,用于分析所述建模模块所建立的所述电子产品模型是否符合所述待建模的指标参数,并依据分析结果不断优化所述建模模块的建模规则。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子产品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感知步骤,以接收样本模型,并仿真运行所述样本模型,以生成仿真运行结果;执行认知步骤,以分析所述样本模型及所述仿真运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据以生成分析结果;以及执行建模步骤,以输入待建模的指标参数,并依据所述分析结果执行建模操作,以自动建立符合所述待建模的指标参数的电子产品模型。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感知步骤用于接收不同类型的样本模型,所述建模步骤还包括当分析所输入的所述待建模的指标参数来自不同类型的所述样本模型时,分别从各所述样本模型中提取符合所述待建模的指标参数的部分模型,并融合所提取的所述部分模型,以建立所述电子产品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创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创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03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