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9948.6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4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智浩;余海波;张翼;陈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海波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H04M1/02;G06K9/00;A61B5/02;A61B5/117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术兰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终端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包括显示屏幕、充电接口以及至少一个功能按键;设置在所述终端本体上的至少一个生物识别区域;设置在每个所述生物识别区域,用于检测用户操作以获得生物识别信号的微弯光纤传感器;所述微弯光纤传感器包括变形器、多模光纤、光源以及光电探测器;所述多模光纤的一端与所述光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光电探测器连接,所述变形器的两个侧面包括有等距离的锯齿状结构,所述多模光纤沿所述锯齿状结构缠绕以形成微弯多模光纤。由此,通过微弯多模光纤生物识别方式实现对便携式终端的控制,安全性强,操作方式灵活,不受识别时所在场景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式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便携式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上。传统的便携式终端采用的生物识别方式一般为指纹信息识别,但是指纹信息极易被盗取,在某些需要信息加密的应用场景中安全系数较低。而其它生物识别方式,例如虹膜识别、脸部识别、脸部3D识别等都是基于对图像的识别,会受识别时所在场景的光照因素影响,而降低用户的体验。并且,虹膜识别、脸部识别、脸部3D识别等还受到安置位置的限制,一般只能是安置在屏幕正前方,且识别条件苛刻,例如,虹膜识别、脸部识别、脸部3D识别等都需要保证便携式终端与人脸满足一定的距离和角度,否则无法进行识别。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通过微弯多模光纤生物识别方式实现对便携式终端的控制,安全性强,操作方式灵活,不受识别时所在场景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
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包括显示屏幕、充电接口以及至少一个功能按键;
设置在所述终端本体上的至少一个生物识别区域;
设置在每个所述生物识别区域,用于检测用户操作以获得生物识别信号的微弯光纤传感器;
所述微弯光纤传感器包括变形器、多模光纤、光源以及光电探测器;
所述多模光纤的一端与所述光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光电探测器连接,所述变形器的两个侧面包括有等距离的锯齿状结构,所述多模光纤沿所述锯齿状结构缠绕以形成微弯多模光纤。
可选地,所述光源采用发光二极管。
可选地,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包括:
处理器;以及
用于感测用户的运动信息的惯性测量单元,所述惯性测量单元和所述微弯光纤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使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运动信息对所述微弯光纤传感器感测到的生物识别信号进行滤波除噪;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生物识别信号与所述便携式终端预存的至少一个生物特征进行比对分析,判断所述生物识别信号是否与预存的任意一个生物特征匹配,当所述生物识别信号与预存的任意一个生物特征匹配时,控制所述便携式终端执行预设的操作。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便携式终端执行预设的操作,包括以下操作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操作的组合:
解锁所述便携式终端;
控制便携式终端执行支付操作;
控制便携式终端对信息进行加密或解密;
启动便携式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程序;
控制便携式终端中的应用程序执行相应的功能。
可选地,所述生物识别区域环绕所述功能按键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海波,未经余海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99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移动终端的扩展设备及移动组合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