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耐碰撞动力电池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8783.0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1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马宁;王文清;任凯;王钰山;鲁正川;覃文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 耐碰撞 动力电池 弹簧组 盖板 钢壳 空心长方体结构 安全性能 钢壳内部 绝缘隔板 内部固定 使用寿命 新型单体 一端连接 正负电极 有效地 减振 电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耐碰撞动力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模块钢壳和盖板,所述电池模块钢壳为空心长方体结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组,弹簧组的另一端连接有绝缘隔板,在电池模块钢壳内部放置多个新型单体电池,所述盖板上有正负电极端口。本发明所述的动力电池模块在其发生碰撞或振动时,有效地增加了动力电池的耐碰撞能力,能够进行自我减振,可以提升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耐碰撞动力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全球石油资源供应紧张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纯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此同时,我国国家政策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支持也大大促进了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而作为电动汽车唯一能量源的动力电池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电池成本较高、安全性能较差、能量密度较低、使用受命较短、自重大且空间利用率低等,因此对于动力电池的研究改进极为重要。
由于国内外发生多起电动汽车碰撞着火的事故使得电动汽车安全受到普遍关注,经车辆碰撞分析结果显示:在碰撞过程中,动力电池模块不能有效地减小振动频率以及幅度从而导致电池表面破损,电解液泄漏造成短路产生电弧引燃整车。因此,有必要设计发明了一种新型耐碰撞动力电池模块,有效增加了动力电池的耐碰撞能力,能够进行一定的自我减振,提升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动力电池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耐碰撞动力电池模块,在发生碰撞或者振动时,该动力电池模块通过新型单体电池和弹簧组,可以有效提高其耐碰撞性能,提高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耐碰撞动力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块钢壳和盖板,所述电池模块钢壳为空心长方体结构,在电池模块钢壳内部放置有多个新型单体电池,该新型单体电池为六面体且一侧表面或者两侧表面具有一定的斜度。所述盖板设置有电极材料和电池模块正负极端口,用于将电池模块钢壳内的多个新型单体电池的正负极引出。电池模块钢壳一侧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弹簧组,弹簧组的另一端连接绝缘隔板,二者能够对多个新型单体电池有一定的加紧作用,另外在发生碰撞或振动时它使得该动力电池模块具有一定的自我减振能力,从而提高动力电池模块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所述新型单体电池的一侧或者两侧斜面使得单体电池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使得多个单体电池结合得更加紧密,提高其碰撞性能。
所述盖板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于电池模块钢壳,另一端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纹孔,通过螺钉将盖板固定连接在电池模块钢壳上,这样以便于新型单体电池的安装和拆卸。所述盖板设有的电极材料周围布有绝缘材料,避免漏电、短路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新型耐碰撞动力电池模块,其多个新型单体电池之间贴合更加紧凑,同时设置有弹簧组,使得该动力电池模块在发生碰撞或振动的时候具有更高的耐碰撞能力,能够进行自我减振,提升了动力电池模块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盖板剖视图。
图中:1-电池模块钢壳,2-盖板,21-电极材料,22-端口,23-绝缘材料,3-弹簧组,4-绝缘隔板,5-新型单体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耐碰撞动力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模块钢壳1和盖板2,所述电池模块钢壳1为空心长方体结构,所述盖板2的一端和所述电池模块钢壳1通过铰链连接,二者可以相对转动,盖板2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电池模块钢壳1上成为一体,所述电池模块钢壳1内部放置有多个新型单体电池5,所述电池模块钢壳1的一侧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弹簧组3,弹簧组3的另一端连接着绝缘隔板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87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