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应力应变检测装置的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7907.3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6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毛江鸿;张军;许斌锋;金伟良;罗伟锦;王华俊;樊玮洁;俞凯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
主分类号: | F16B11/00 | 分类号: | F16B11/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海曙钧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1 | 代理人: | 代宇琛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应力 应变 检测 装置 安装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应力应变检测装置的安装结构和方法,包括胶粘在应力应变集中区域的混凝土表面并用于安装传感器的两块小安装板,还包括胶粘在两块小安装板两侧的混凝土表面的两块大安装板,传感器保护罩安装在两块大安装板上,所述传感器保护罩与两块大安装板可拆式连接,传感器保护罩内可拆式安装有针对两块小安装板的按压装置如两个压柱;将两个压柱对准两块小安装板,同时将传感器保护罩用锁紧螺帽旋紧使压柱对两块小安装板施压。该安装结构和方法,赋予了传感器保护罩全新的功能和作用,不需人工按压、安装简便省力、安装施工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混凝土应力应变检测装置的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结构如桥梁、隧道和码头等,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和地质条件变化等原因,会出现一定的损伤,一般来讲,该现象较轻时不影响土木工程结构和其上的车辆及人生安全,可先不进行处理,但可在应力应变集中区域安装与信息处理单元电连接的应变传感器等检测装置,以时刻监视该应力应变发展状态。为防止打孔安装方式引起的结构损伤,目前现有技术的检测装置是在应力应变集中区域也称检测区域的混凝土表面胶粘有两块小安装板,传感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小安装板也可称两个基座上,在两块小安装板两侧的混凝土表面,还胶粘有比它们大的两块大安装板,传感器保护罩固定在两块大安装板上,这里的大小是相比较的关系。由于处于应力应变集中区域,小安装板在能支撑住传感器的前提条件下越小越好,而且材料只能是刚性的,即又小又硬,因为采集的信息最好是两个点之间的信息,面积越小测量的精度越高,面积越大测量的精度越差,同时基座材料越硬则对应力应变现象反应敏感度就越高,基座材料软则对应力应变现象反应敏感度就低。当然,大安装板则由于离小安装板较远,尤其是因为没有检测的任务仅为保护传感器不受外界或人为扰动,不存在以上小安装块所必须的面积小的要求,只需将传感器保护罩安装在混凝土表面并罩在检测装置外面就行了,在节约材料的前提下,面积可以做得较大,形状也可与混凝土表面的形状吻合,所以,对传感器保护罩的固定效果很好。以上现有技术检测装置实际安装过程中,由于以上所述小安装块小和硬即重的原因,需要人工对安装传感器前的两小块安装板用力按压30-40分钟,才能胶粘住,其劳动强度很大,占用人工时间太多,其安装施工效率低下;而且存在人工托举过程中基座位置移动影响安装精度和粘结不牢松脱使检测过程中断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人工按压、安装简便省力、安装施工效率高且安装精度高的混凝土应力应变检测装置的安装结构。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应力应变检测装置的安装结构,包括胶粘在应力应变集中区域的混凝土表面并用于安装传感器的两块小安装板,还包括胶粘在两块小安装板两侧混凝土表面的两块大安装板,传感器保护罩安装在两块大安装板上,所述传感器保护罩与两块大安装板可拆式连接,传感器保护罩内可拆式安装有针对两块小安装板的按压装置。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安装结构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巧妙利用了传感器保护罩,充分发挥了传感器保护罩与混凝土表面粘结牢固的特点,将传感器保护罩与两块大安装板可拆式连接,传感器保护罩内可拆式安装有针对两块小安装板的按压装置,赋予了传感器保护罩全新的功能和作用,不需人工按压、使两块小安装板的安装简便省力、安装施工效率高、安装精度高。且粘结牢固,避免了人工安装时小安装板移动和松脱使检测过程中断等现象。解决了该施工监测技术领域多年来一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
进一步地,所述大安装板为两层,底层粘结在混凝土表面,底层固定有多根螺杆,上层与传感器保护罩两侧边缘固定,上层有多个与螺杆一一对应的通孔,每根螺杆上旋合有锁紧螺帽。采用以上结构后,使传感器保护罩的安装和拆卸过程简单方便快捷,且对两块小安装板的施压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省工程勘察院,未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省工程勘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79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阶梯泡棉垫框
- 下一篇:一种用于网椅的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