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封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6833.1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4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力齐;李晶;赵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绿鑫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10/0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29200 四川省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电芯 密封线 铝塑膜 封装 电池电芯 容纳腔体 冲压件 气囊槽 锂离子电池电芯 电芯充电 封装生产 气泡挤压 生产效率 封装壳 冲压 折叠 裁剪 封边 下边 合格率 自动化 外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封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铝塑膜上冲压形成电芯铝塑膜冲压件;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被包裹置于电池电芯容纳腔体中;对折叠后的电芯铝塑膜冲压件,沿电池电芯容纳腔体和气囊槽外围进行封边处理,形成上边密封线、下边密封线A、左边密封线和右边密封线,得到初级锂离子电池电芯封装壳;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充电,将气泡挤压到气囊槽内,并进行再次封装和裁剪。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使用的方法简单高效,其操作更加方便,更好地实现自动化封装生产,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封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匮乏及全社会对环境污染的严格控制,动力车、混合动力车已成为当今汽车业的一个亮点,而由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备的特点,其成为动力电池的新宠,其特点包括:1.具有高安全性能,2.适合于大功率充放电,3.高低温环境下仍能继续工作。作为动力车使用的电源还有很多需要配套解决的问题,而其中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封装就是其中之一。
现有技术中,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使用的外壳为铝塑膜,一般是由铝塑膜冲单坑后,然后用铝塑膜包覆电芯;当电池达到一定厚度时(≥9mm),铝塑膜单坑冲压深度一般达不到要求,就需要将两个单坑铝塑膜合并在一起,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1、两个单坑铝塑膜两边对位不齐,容易产生报废品,其构成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使用外壳的不良品率高;2、两个单坑铝塑膜进行合并包覆电芯操作不便,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封装方法,能够更好的对位,其操作更加方便,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动化封装生产,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封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铝塑膜上冲压形成电芯铝塑膜冲压件:
(a)在铝塑膜上冲压凹陷形成第一电芯容纳腔和第二电芯容纳腔,所述第一电芯容纳腔与第二电芯容纳腔在铝塑膜平面上沿轴线相互镜像,且第一电芯容纳腔与第二电芯容纳腔组合形成的电池电芯容纳腔体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体积和形状匹配;
(b)在所述轴线一侧的第一电芯容纳腔或第二电芯容纳腔旁边冲压形成气囊槽;
步骤2、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放入第一电芯容纳腔,将第二电芯容纳腔沿轴线折叠,使所述第一电芯容纳腔开口与第二电芯容纳腔开口对接形成电池电芯容纳腔体,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包裹在电池电芯容纳腔体内,在对折后的电芯铝塑膜冲压件上预留与电池电芯容纳腔体相连通的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
步骤3、对折叠后的电芯铝塑膜冲压件,沿电池电芯容纳腔体和气囊槽外围进行封边处理,形成上边密封线、下边密封线A、左边密封线和右边密封线,得到初级锂离子电池电芯封装壳;
步骤4、将初级锂离子电池电芯封装壳的正极连接部与负极连接部分别与外部充电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通过充电电源对电池电芯容纳腔体中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进行充电操作,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充电产生气泡挤压到气囊槽中;
步骤5、在真空环境下,对电池电芯容纳腔体(6)与气囊槽(4)之间进行剪裁和封边同时处理:裁剪掉下部密封线A(9)和气囊槽(4),并在初级锂离子电池电芯封装壳的下边重新封边,初级锂离子电池电芯封装壳的下边重新封边形成下部密封线B(10),封装完毕。
所述气囊槽的设置,用于在收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充电产生气泡,便于电池电芯容纳腔体的最后密封,密封效果好。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电芯容纳腔与第一电芯容纳腔之间形成中间折叠部的宽度D3=5~20mm。预留折叠后实现封边操作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绿鑫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绿鑫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68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及蓄电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密封结构的电池包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