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切换中子导管的互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5550.5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2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彬;李颂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21G4/02 | 分类号: | G21G4/02 |
代理公司: | 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腔 活动支架 导管 真空腔壳体 调整安装架 固定安装架 下底板 导轨 螺装 装设 有效地实现 室内 后端法兰 互换系统 前端法兰 可切换 上表面 上顶板 右侧板 左侧板 滑块 框体 支脚 互换 自动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切换中子导管的互换系统,其包括固定安装架、真空腔壳体,固定安装架包括固定安装框体、固定安装支脚,真空腔壳体包括真空腔下底板、真空腔上顶板、真空腔左侧板、真空腔右侧板、真空腔前端法兰、真空腔后端法兰,真空腔壳体的真空腔室内装设左、右侧活动支架,真空腔下底板上表面螺装导轨,左、右侧活动支架对应导轨分别螺装滑块;真空腔室内于左侧活动支架正上方装设左侧中子导管,左侧活动支架通过两个左侧调整安装架安装左侧中子导管,右侧活动支架通过两个右侧调整安装架安装右侧中子导管。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且能够有效地实现不同横截面积的中子导管互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裂中子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切换中子导管的互换系统。
背景技术
利用散裂中子源产生具有高能量的中子,并通过中子导管将高能量的中子传递到多物理谱仪,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实验。其中,中子在中子导管里传递会有能量的损失也要防止辐射,中子导管要最大化的传递中子并减少在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损失,中子导管内部通过不停的将中子反射、传递,最终使中子传递到多物理谱仪上进行试验。
中子导管在整条多物理谱仪的工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多物理谱仪要用到中子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就需要从靶站引出中子到达谱仪的样品环境中。在中子导管使用过程中,通过精确准直并互换相应位置的中子导管和中子准直管道,为谱仪提供高通量以及高分辨两种工作模式,需要互换系统可以任意切换不同横截面积的导管,从而切换高通量的中子导管和低通量的中子导管,用以满足实验要求。
需指出的是,谱仪周围环境充满着一定的中子辐射,对现场调试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可电控制调节切换不同横截面积的中子导管,且要求中子导管具有一定的准直度以及同轴度,以使中子导管在达到改变流量的功能下可以减少中子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切换中子导管的互换系统,该可切换中子导管的互换系统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且能够有效地实现不同横截面积的中子导管互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切换中子导管的互换系统,包括有固定安装架、装设于固定安装架上端侧的真空腔壳体,固定安装架包括有呈矩形全围形状且水平横向布置的固定安装框体,固定安装框体的下端侧装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且分别竖向布置的固定安装支脚,各固定安装支脚的上端部分别与固定安装框体连接;
真空腔壳体包括有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的真空腔下底板、真空腔上顶板以及分别呈竖向布置的真空腔左侧板、真空腔右侧板,真空腔上顶板位于真空腔下底板的正上方且真空腔上顶板与真空腔下底板间隔布置,真空腔左侧板位于真空腔右侧板的左端侧且真空腔左侧板与真空腔右侧板间隔布置,真空腔下底板的左端边缘部与真空腔左侧板的下端边缘部螺接,真空腔下底板的右端边缘部与真空腔右侧板的下端边缘部螺接,真空腔上顶板的左端边缘部与真空腔左侧板的上端边缘部螺接,真空腔上顶板的右端边缘部与真空腔右侧板的上端边缘部螺接;真空腔壳体的前端部装设有呈竖向布置且分别与真空腔下底板、真空腔上顶板、真空腔左侧板、真空腔右侧板螺接的真空腔前端法兰,真空腔壳体的后端部装设有呈竖向布置且分别与真空腔下底板、真空腔上顶板、真空腔左侧板、真空腔右侧板螺接的真空腔后端法兰;真空腔壳体的内部成型有由真空腔下底板、真空腔上顶板、真空腔左侧板、真空腔右侧板共同围装而成且工作时充入氦气的真空腔室,真空腔壳体的真空腔下底板螺装于固定安装框体的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55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