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铅酸蓄电池开路失效试验系统和预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4487.3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5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梦欣;李鹏;解晓东;韩文德;余伟成;冯亮;高文婷;袁洪涛;李向阳;郭媛媛;田阳;劳斯佳;吴光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电赛普检验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79 | 分类号: | G01R31/379;G01R31/392;G01R31/388;G01R31/389;G01R31/39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开路 失效 试验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铅酸蓄电池开路失效试验系统和预判方法,包括:铅酸蓄电池高温加速腐蚀子系统和铅酸蓄电池常温充放电子系统;所述铅酸蓄电池高温加速腐蚀子系统用以在高温环境下对铅酸蓄电池组持续浮充充电,包括高温试验箱、浮充电装置和蓄电池监测装置;所述铅酸蓄电池常温充放电子系统用以在常温环境下对铅酸蓄电池组或开路验证蓄电池进行放电或充电测试,包括恒流放电负载、充电装置和大电流放电负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铅酸蓄电池开路失效试验系统和预判方法,预判铅酸蓄电池在常温环境下持续浮充充电,因内部腐蚀,造成开路失效之前,铅酸蓄电池的可靠使用年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试验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开路失效试验系统和预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力领域,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是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以及综合监控系统的后备电源,在发电厂、变电站发生故障,失去交流电源时,提供后备的直流电源,避免全厂(站)失电,事故范围进一步扩大。但当铅酸蓄电池持续浮充运行,内部腐蚀导致开路后,后备电源形同虚设,无法提供应有的后备保障。因此,铅酸蓄电池腐蚀开路成为电力领域最为关注的质量问题之一,需要一种试验系统和预判方法,在腐蚀开路导致铅酸蓄电池失效之前,判定铅酸蓄电池的可靠使用年限。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腐蚀主要发生在正极极板的板栅和负极汇流排,正极极板的板栅腐蚀只减少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并不导致立即失效,是目前各种技术和方法关注的重点;而负极汇流排腐蚀将直接造成蓄电池开路,丧失应有的功能。
在电力领域,通常采用铅酸蓄电池内阻测量的方法,判断铅酸蓄电池内部腐蚀的程度,但不能在失效之前预判铅酸蓄电池的可靠使用年限。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4122167B,公开了一种快速测定铅酸蓄电池板栅耐腐蚀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酸蚀试验、晶粒试验和综合判断三大步,通过对板栅做酸蚀试验和晶粒试验,结合二者结果共同评估板栅耐腐蚀性,可以从板栅材料成分、化学性能和组织形态快速考察板栅耐腐蚀性。
上述技术方案并未解决预判铅酸蓄电池在开路失效之前可靠使用年限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铅酸蓄电池开路失效试验系统和预判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预判铅酸蓄电池在浮充状态下可靠使用年限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铅酸蓄电池开路失效试验系统,包括:铅酸蓄电池高温加速腐蚀子系统和铅酸蓄电池常温充放电子系统;所述铅酸蓄电池高温加速腐蚀子系统包括:高温试验箱和浮充电装置,其中,所述高温试验箱内放置若干铅酸蓄电池串联组成的铅酸蓄电池组,所述高温试验箱用于维持所述铅酸蓄电池组加速腐蚀时环境温度的恒定;所述浮充电装置设置在所述高温试验箱外侧,所述浮充电装置与所述铅酸蓄电池组以并联方式连接,用于对所述铅酸蓄电池组持续浮充充电;所述铅酸蓄电池常温充放电子系统包括:恒流放电负载、充电装置和大电流放电负载;所述恒流放电负载与所述铅酸蓄电池组以并联方式连接,用于对所述铅酸蓄电池组恒流放电;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铅酸蓄电池组以并联方式连接,用于对所述铅酸蓄电池组充电;所述大电流放电负载与所述铅酸蓄电池组中选出的开路验证蓄电池以并联方式连接,用于对所述开路验证蓄电池大电流放电。
进一步地,所述铅酸蓄电池高温加速腐蚀子系统还包括蓄电池监测装置;所述蓄电池监测装置与所述铅酸蓄电池组连接,用于测量并收集所述铅酸蓄电池组和各所述铅酸蓄电池运行时的数据,根据所述数据判断各所述铅酸蓄电池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电赛普检验认证(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电赛普检验认证(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44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