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弧形柱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344132.4 | 申请日: | 2018-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2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胡清华;王华兵;车轮飞;蔡崇庆;刘俊;夏继豪;邓敏锋;李国栋;李安桂;霍慧敏;韩欧;杨礼桢;王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0014 | 分类号: | F24F1/0014;F24F13/072 |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风机 弧形 柱处贴附 射流 送风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弧形柱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包括:风机盘管、风管、弧形静压箱,弧形静压箱布置在建筑物的弧形柱上部;弧形可调条缝型出风口包括平动调节装置和转动调节装置,平动调节装置安装于弧形静压箱的壳体底部、并可沿壳体底部表面平移滑动;转动调节装置连接于平动调节装置的一端,并绕连接端可旋转;平动调节装置的平动和/或转动调节装置的转动可控制弧形可调条缝型出风口的风速大小及方向,以实现贴附射流送风。该送风装置通过送风口结构的创新设计,自身内部的配合即可实现0°~180°范围内的风向风速调节以及多种贴附射流送风方式变换,应用场景广泛、自适应能力强、经济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弧形柱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室内通风技术中,传统的混合通风模式的特点是速度高、动量大和紊流送风,因在建筑空间上容易布置,不占有下部建筑空间(工作区),至今仍然广泛使用。但是,其在送风过程卷吸大量室内空气,工作区一般处于回风或者排风环境中,通风效率、卫生条件相对较差。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已在早期专利CN101988731B中提出了一种圆柱面贴附射流的送风方法(如图8所示),通过将送风口和送风口的环形静压箱安装在室内圆柱顶部,环形条缝风口出风垂直向下,利用圆柱形成贴附效应,将送风气流下送至地面,从而减小送风对室内空气的卷吸来提高混合顶部送风的空气品质和节能效果。
然而,该方法在试验和实践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种种不足:
1、该送风方法中,房间顶部需要布设大量各类型风管管道,每个风管都需设置相应调节阀门,系统复杂、噪音大,控制繁琐,占用空间大;
2、送风口为环抱圆柱的环形条缝风口,整体形状为固定,出风口只有垂直向下这一种状态和模式,自身无法实现风速风向的自我调节;
3、实施例1/3对比试验中,需要额外单独设置送风阀或调节风机功率档位,来调节环形条缝出风口风速;实施例1/2对比试验中,需要分别设计两套尺寸不同的静压箱,来调节环形条缝出风口与圆柱面距离大小,不利于产业化制造,成本高,适应性差;
4、只能针对于圆柱竖直贴壁设置的情况,模式唯一,因房间空间大小、圆柱布置位置、与送风目标区域或目标人群距离等实际工况的不同,仅圆柱竖直贴壁且不能调节的单一模式已不能应用于复杂场景,例如房间空间更大、或圆柱远离送风目标区域或目标人群时,送风效果太差,又或圆柱采用隐藏设置无法布置竖直贴壁,无法解决送风问题。
如何克服这些缺陷和难点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弧形柱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将风机盘管和贴附射流的优点相结合,同时充分利用了建筑内部的弧形柱结构,可有效减少部件体积和数量,降低系统占用空间,便于安装,有效改善送风效果,并通过送风口结构的创新设计,自身内部的配合即可实现风速和方向的灵活调节、弧形可调条缝型出风口与弧形柱柱面之间距离的灵活调节,实现0°~180°范围内的风向调节以及多种贴附射流送风方式变换,可满足不同贴壁方式的要求,应用场景广泛、自适应能力强、经济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弧形柱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包括:风机盘管、风管、弧形静压箱,所述风管连通所述风机盘管和所述弧形静压箱;所述送风装置布置在建筑物室内的上部,所述弧形静压箱布置在建筑物的弧形柱上部;
所述风机盘管包括风机、电机和盘管,所述盘管位于前方并与所述风管相连通,所述风机和电机位于相对的后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4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