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热油循环燃烧炉及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343932.4 | 申请日: | 2018-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4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兰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萍萍 |
| 主分类号: | F24H7/00 | 分类号: | F24H7/00;F24H9/18 |
| 代理公司: | 33229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绪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31805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炉本体 导热油 炉芯 导热油循环 第二炉芯 出油端 出油管 供给管 进油端 燃烧炉 连通 薄壁结构 第一炉芯 沸腾现象 燃料燃烧 液体燃料 耐热 燃液 承载 流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热油循环燃烧炉,包括燃烧炉本体,所述燃烧炉本体、冷导热油供给管和热导热油出油管,所述冷导热油供给管的出油端连通连接所述燃烧炉本体的进油端,所述燃烧炉本体的出油端连通连接所述热导热油出油管的进油端;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该结构适用于液体燃料,第一炉芯、第二炉芯、第三炉芯和第四炉芯为空心耐热薄壁结构内部都充满流动的油,因此第二炉芯、第三炉芯和第四炉芯上所承载的燃液不会因为发生沸腾现象,使燃料燃烧更加平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导热油加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热油循环燃烧炉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导热油锅炉以导热油为介质,利用热油循环油泵强制介质进行液相循环,将热能输送给用热设备后再返回加热炉重新加热,将热能输送给用热设备后再返回加热炉重新加热,具有在低的压力下获得高的工作温度,并且能对介质运行进行高精密控制工作;
现有的锅炉的燃料往往采用媒等固体燃料,或采用煤气等气体燃料的锅炉现在已经非常成熟,而酒精等可再生液体燃料很难很好的应用到导热油锅炉中。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充分均匀的一种导热油循环燃烧炉及其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导热油循环燃烧炉,包括燃烧炉本体,所述燃烧炉本体、冷导热油供给管和热导热油出油管,所述冷导热油供给管的出油端连通连接所述燃烧炉本体的进油端,所述燃烧炉本体的出油端连通连接所述热导热油出油管的进油端。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炉本体包括外保温壳体,所述外保温壳体为竖向圆柱密闭壳体结构,所述保温壳体的内腔同轴心设置有烟气包裹壳体,所述烟气包裹壳体为密闭柱形壳体结构,所述烟气包裹壳体与所述外保温壳体之间形成保温空腔;
所述烟气包裹壳体内腔同轴心设置有炉芯壳体,所述炉芯壳体为空心柱筒结构,所述炉芯壳体与所述烟气包裹壳体之间形成烟气预热环柱腔;所述炉芯壳体内部为柱形炉腔,所述炉腔内部同轴心设置有所述炉芯,所述炉芯与所述炉腔内壁之间设置火焰通过间隙;所述炉芯壳体圆柱壁面下端镂空设置有若干排烟口,且若干所述排烟口沿所述炉芯壳体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若干排烟口将所述炉腔与烟气预热环柱腔相互导通;
所述烟气预热环柱腔上端连通有排烟管道,所述排烟管道连通外界;所述烟气包裹壳体外部顶端支撑设置有离心式鼓风机,所述离心式鼓风机的出风筒伸入所述炉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烟气预热环柱腔中还成螺旋状盘旋设置螺旋换热油管,所述螺旋换热油管上端连通连接所述冷导热油供给管的出油端;所述螺旋换热油管下端连通连接过渡油管进油端;所述过渡油管出油端连接所述炉芯下端的进油端,所述炉芯上端的出油端连通连接所述热导热油出油管的进油端;
所述炉芯包括第一炉芯、第二炉芯、第三炉芯和第四炉芯;第一炉芯、第二炉芯、第三炉芯和第四炉芯分别依次从上自下等间距设置;所述第一炉芯、第二炉芯、第三炉芯和第四炉芯为尖端朝下的锥形陀螺形状;所述第一炉芯上侧同轴心凹陷设置有第一导风锥腔,所述第二炉芯上侧同轴心凹陷设置有第二燃料锥腔,所述第三炉芯上侧同轴心凹陷设置有第三燃料锥腔,所述第四炉芯上侧凹陷设置有第四燃料锥腔;所述第一炉芯、第二炉芯、第三炉芯和第四炉芯上端沿轮廓线一体化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热环台、第二导热环台、第三导热环台和第四导热环台;所述第一导热环台、第二导热环台、第三导热环台和第四导热环台内部分别为第一环形过渡油腔、第二环形过渡油腔、第三环形过渡油腔.和第四环形过渡油腔;
所述第一炉芯、第二炉芯、第三炉芯和第四炉芯为空心耐热薄壁结构,所述第一炉芯、第二炉芯、第三炉芯和第四炉芯的薄壁内部分别为第一加热油腔、第二加热油腔、第三加热油腔和第四加热油腔;所述第一加热油腔、第二加热油腔、第三加热油腔和第四加热油腔的上端分别导通连接第一环形过渡油腔、第二环形过渡油腔、第三环形过渡油腔.和第四环形过渡油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萍萍,未经沈萍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39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