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置式客车及其行李舱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3335.1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9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文禄辉;黄龙;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特汽(十堰)客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1/02 | 分类号: | B62D31/02;B60R5/00;B60R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3 | 代理人: | 杨敏;高玉成 |
地址: | 44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李舱 车身 后部行李舱 行李舱门 匹配设置 前置式 贯通 底盘 客车 隔断 底架 匹配 传动系统 底架后段 后桥总成 冷却系统 前轴总成 使用空间 变速箱 驾驶区 接近性 整体感 中轴线 舱体 后围 中段 发动机 乘客 行李 维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置式客车及其行李舱,该客车包括底盘、车身、发动机和变速箱;底盘包括底架、前轴总成、后桥总成、冷却系统和传动系统;车身包括驾驶区舱、客区舱和行李舱;行李舱包括匹配安装在底架中段下部的中部行李舱以及匹配安装在底架后段下部的后部行李舱;中部行李舱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贯通并匹配设置有中行李舱门,中轴线处及相邻中行李舱门处无隔断;后部行李舱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和后围全部贯通并匹配设置有后行李舱门,使后部行李舱形成一个无隔断开放式的贯通舱体。本发明能大幅提升行李舱的使用空间,提高乘客放置和提取行李的效率,提高维修接近性,整体感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客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置式客车及其行李舱。
背景技术
现有半承载前置客车其中部行李舱均采用从中轴线隔开左右两侧不联通形成两个独立的舱体,而后部行李舱均采用四周舱体密封而在后方开门的方式布置,这种结构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舱体使用空间容积率小了,而且乘客放置和提取行李很受舱体开口空间的限制,接近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结构布局合理、紧凑,能大幅提升行李舱的使用空间,提高乘客放置和提取行李的效率,提高维修接近性,整体感强,美观的前置式客车及其行李舱。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上述的前置式客车,包括底盘、车身、地板、发动机和变速箱;所述底盘包括底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底架上的前轴总成、后桥总成、冷却系统和传动系统;所述车身包括驾驶区舱及客区舱;所述车身还包括行李舱;所述行李舱包括匹配安装在所述底架中段下部的中部行李舱以及匹配安装在所述底架后段下部的后部行李舱;所述中部行李舱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贯通并匹配设置有中行李舱门,中轴线处及相邻中行李舱门处无隔断;所述后部行李舱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和后围全部贯通并匹配设置有后行李舱门,使所述后部行李舱形成一个无隔断开放式的贯通舱体。
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底架的中段下部沿所述车身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贯通,所述底架的后段下部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和后围全部贯通。
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底架为方管组合焊接而成的桁架式底架,其中部即轴距段形成有倒U型布置空间,上部为平直状且中段上部高于前段上部低于后段上部;所述传动系统匹配布置于所述倒U型空间内且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布置在接近所述车身的裙边位置。
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中部行李舱在中轴线位置设置有避让所述传动轴的台阶状舱体。
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地板匹配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的上部,其包括驾区地板和客区地板;所述驾区地板匹配固定在所述底架的前段上部且为一水平平台状结构;所述客区地板匹配固定在所述底架的中段和后段上部且为水平平台状结构,所述客区地板高于所述驾区地板且与所述驾区地板形成落差。
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发动机布置在所述前轴总成的后方,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的下部且隐藏于所述客区地板下侧。
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驾驶区舱位于所述车身的最前段,其采用焊接方式与所述地板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客区舱位于所述车身的中段和后段,其采用焊接方式与所述地板固定连接为一体。
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驾驶区舱在前门处还匹配设置有踏步箱。
一种前置式客车的行李舱,包括中部行李舱和后部行李舱;所述中部行李舱匹配安装在底盘的底架中段下部;所述后部行李舱匹配安装在底盘的底架后段下部;所述中部行李舱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贯通并匹配设置有中行李舱门,中轴线处及相邻中行李舱门处无隔断;所述后部行李舱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和后围全部贯通并匹配设置有后行李舱门,使所述后部行李舱形成一个无隔断开放式的贯通舱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特汽(十堰)客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特汽(十堰)客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33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轻量化车体
- 下一篇:一种基于双陀螺稳定器的汽车防侧翻装置及方法